相比之下,螞蟻科技和羚羊科技的員工們簡直不要太幸福,僅僅是取之不盡吃之不竭的零食,就秒殺常聊科技,更不用說其他。
不過楊磊能做的也就是給這些員工漲漲工資再加點福利。
可是,就算如此,也足以讓常聊科技上上下下對他感恩戴德。
畢竟這待遇的上漲是實實在在的,讓常聊科技上上下下的待遇從行業上游水平直接躍升為第一流的水平,哪個打工人能拒絕這個?
巡視完常聊科技,楊磊回了學校。
下午有考試。
他得趁著吃午飯的時間去找院長還有教授們聊聊,順帶著談點正事兒。
太久沒來聽課,以至于回到校園竟然有一種久別重逢的感覺,仿佛已經過去了幾十年,連校門口的保安都愣了一下才認出他來,“楊總,發大財啦,恭喜恭喜。”
楊磊笑呵呵地拱手回應。
進入校門之后招呼聲更是接連不斷。
“楊總中午好?!?
“磊哥好。”
“磊哥吃了嗎?”
“班長你咋有空來學校?”
“班長一塊吃點?”
“磊哥幾天不見又精神了?!?
“恭喜磊哥,賀喜磊哥。”
“磊哥牛批!”
“三億美金哦,磊哥太牛了真的?!?
楊磊在北大校園內的知名度本來就很高,何況又搞出這么一個大新聞。
三億美金,就算是趙愛清那個級別的富豪也都被驚得一驚一乍,何況是這些普通學生,早就成了校園熱點新聞。
不只是北大,隔壁清華、首都高校圈甚至整個教育界都被嚇得不輕。
建國以來國內各大高校不是沒有出過富翁,不但有,還相當多,好多都是學生時期就開始勤工儉學、創業賺錢。
但是,在校期間就能拿到二十多億現金的學生,卻一個都沒,都是畢業后才一點點熬成才的,大多是四五十歲的年齡,大強子、小李子、張超陽這些已經是相當年輕的一批了。
可跟楊磊比一比,這些人卻都太老。
楊磊年輕得太嚇人。
以至于現在有好多媒體人在討論楊磊的情況對國內的教育現狀到底有多少影響,是好是壞。
甚至有人給這種情況起了個名字叫“楊磊現象”。
啥意思?
楊磊的名氣是現象級的唄。
畢竟他這種怪胎,這么多年就出了這么一個,國外也幾乎沒有這樣的例子,比爾蓋茨都是輟學之后才創業的,因此有不少人叫囂著楊磊比比爾蓋茨更厲害。
一點也不夸張,這類言論真不少。
也就是這年頭的輿論環境相對寬松,啥樣的妖魔鬼怪都能在媒體上蹦跶。
當然,這種苗頭早就有了,畢竟楊磊有錢的事兒也不是這幾天才傳出去的,他知名度也不是這幾天才提上去的,只是這幾天才達到一定熱度而已。
但楊磊一直沒啥感覺。
經歷過十多年后的互聯網狂潮,這么點輿論亂流對他而言就是一陣微風,從來沒有作出過任何回應。
直到現在。
現在的熱度實在太高,他無論如何都得出面表個態,不然的話就太亂了,甚至有可能影響到他和他身邊人的工作、學習、生活。
嗯,這個表態首先要在學校。
然后才是媒體。
畢竟他是個學生嘛。
回到校園里,直接給院長張維英打電話,“張院長,好久不見,我請您吃個飯?”
“無事不登三寶殿,有事兒直接說吧?!?
“還是見面聊比較合適?!?
“大事兒么?”
“嗯,很大。”
“有多大?”
“一個億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