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回家了。”
孟一凡對自己說,大俞京城才是他從小長大的地方,那里是屬于他的土地。
雖然有來自現代的記憶,不過他記憶中絕大多數場景都是在大俞京城。
清晨,皇帝孟一凡戴上金盔金甲,由顧大將軍陪同,出征大俞。
大軍從計劃霸尚出發,經過月甸,云廠,周棗,木河,霸水到風墩鎮。
再從風墩橋過到寧州,從寧州順小三江沿岸到達梅林縣。
大將軍顧清封好了一個銅匣,派出了兩名將士星夜送往梅林縣。
而后便帶著一個全部由短刀的御林軍組成的小隊保護皇帝安危。
其余部隊,分成千人陣營,分多路進發。
這支主力大軍的全部行軍路程都在小三江沿線,雖然選擇走人跡罕至的郊區,卻能晝夜兼程。
每日太陽落山之前便可到達下一座城市。
時當五月中旬,天氣清涼爽快,山溪小河谷與蒼翠山林的空地間正好歇息。
先鋒部伍已經事先踏勘好適合扎營的幾道最隱蔽的山谷,大軍便按照出山序列悄無聲息的駐扎了下來。
南俞境內,大俞的探子眾多,為了躲避探子,大部隊選擇不去驚擾百姓。
騎兵一律靠近山溪,飲馬喂馬刷馬極是方便。
步兵一律在林間空地,不冷不熱,連軍帳也用不著扎起。
大軍營地派定,便立即有軍令傳下:“不埋鍋不造飯,取溪水咥冷食,之后立即大睡!”
命令一下,山林河谷間便立即開始了快速冷食——打來一袋山溪水,就著一塊醬干牛肉與幾塊粗面硬餅便囫圇大咥,一時咥罷,山谷樹林遍響起了漫山遍野的呼嚕聲。
這卻不怕有人聽見,一則選的無人居住山林,二則方圓五十余里,任何人也進不了任何一個山口。
其余多路大軍卻有一大半路程在小三江沿岸,靠水行徑。
此次大軍未使用船只,只采用步行和騎行。
多路大軍第一夜到達木河山區內的桃林高地,便吃喝大睡一個白天,晚間便秘密出山東進。
雖然路程都在兩百里之內,對南俞新軍來說便是短途了,但依然做了最周詳的準備。
戰馬銜枚裹蹄,盔甲固定甲頁,愛咳嗽者事先用布帶裹嘴,劍器弓箭號角等一律固定妥當。
對多路大軍,大將軍顧清還下達了一個特殊命令,過小三江后,軍兵只配發醬干牛肉,所有蔬菜就地取材。
皇帝孟一凡將自己背誦的《孫子兵法》讓顧大將軍研習。
多算多勝,少算少勝,不算無勝。乃是兵法要領。
這位三軍統帥考慮周密,如此連續兩夜,第三日凌晨,顧清在風墩鎮便接到各路秘密斥候傳來的陰符:多路大軍都已經到達指定山林埋伏妥當。
大將軍顧清隨皇帝孟一凡兩日內,也趕到了大俞京城梅林縣。
顧清清點人馬,都已經到齊,于是下令:明日攻城。
攻城總指揮便是南俞皇帝孟一凡,孟一凡在現代可是個不折不扣的軍事迷。
他叫來了常元和蔣峰問道:“常元,你有什么作戰計劃?”
“皇上,我準備先用火炮攻擊城樓,然后打開缺口再對城門樓發起總攻。
潭水門高達四十米,只要轟炸開潭水門的大門,我軍便可以長驅直入。
據探子來報,宇文瀟,宇文珊珊都住在大俞京城皇宮。
我準備帶先鋒隊攻取皇宮,打開皇城九門,直取宇文瀟的首級。”
“好,”孟一凡說道:“高射炮的打擊距離是一千五百米,等你攻破了潭水門,便可以將高射炮推進皇城,把有限的炮彈資源對準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