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逐漸積累變得厚重,變成了一地月華晶露,它的效用已經堪比帝流漿,可開靈啟智,靈氣濃郁無比。
但這一滴太陰晶露又遠勝帝流漿,因為它是天地大能百年苦修月華而成之物。
一滴滴太陰晶露積累起來,隨著青靈登山越高,積累越多。
一日日,一年年,百年,千年,萬年,十萬年,一元會……
足足兩個元會,青靈才走到了第三重天的高度。
但他體內太陰晶露已經要發生了質變。
這一日,是萬年難得一見的至陰月圓之夜。
青靈早已盤膝坐下,和身沐浴月光中,青袍都仿若成了白袍,映襯的青靈越發清冷而玉潔。
青靈頭頂三尺之上,有一條拇指粗細的水流,夸張稱之為太陰露河,繞著月亮旋轉四方的順序轉動。
天穹月華越來越盛,潔白月光自億萬高空墜落,傾泄不周之軀。
青靈盤膝而坐,仿若坐于月湖面上。他頭頂的太陰露河纖細無比,卻化而成蛇,一頭扎入了這池湖水,狂吸月華。 太陰露河逐漸漲大,月華之光灑照青靈頭頂元神。 元神小人走下頭頂,一步步漫步月湖,月湖之水在他腳下生出道道漣漪,是水波漣漪,又是光的漣漪。 道道光之漣漪興起,元神小人只覺得通體陰冷,即便身為地道之主,有大陰之道護體,可面對太陰之華還是遍體寒霜。 但元神小人仍舊一步步走向前,走向月光出來的地方。 同時,月華之湖逐漸被太陰露河吸收,河水流動潺潺,月亮下的道人,月亮下的靜湖,一切都陷入了一個靜。 唯有小人邁步無聲,水蕩無聲,這是太陰的世界。 太陰普照下,元神小人在走了一萬三千步后,終于走不動了,被凍在了原地。 小人飛快后退,退回了溫暖的肉身,驅散寒霜,重歸道軀。 青靈起身,一招手,已經長大的太陰露河飛身而歸,猶如一條白蟒盤旋纏繞著他的身軀。 青靈仰首,月華傾灑鎖骨之上,發絲三千垂落,白蟒纏身,太陰之力繞體,可終究還是沒有誕生純正的光陰之絲。 青靈嘆息一聲,漫天月華也恰好到了時間,紛紛褪去。 太陰露河收縮歸來,化作一條小白蛇被他收入了袖中。 一次不行,那就第二次,第三次…… 青靈趁著東方日出時,再次踏上征途。 不周山上,一片土石,無生無靈。 若你看到了非土石之物,那必定是寶! 或許不周山上靈寶真的很多,但青靈與它們無緣。一路行來,不曾見到一點靈光。 他在不周山上走了五個元會,也逐漸習慣了,對于求寶心態漸漸歸于平靜,他的心如一白玉盤。 五個元會,六十四萬五千年,兩億三千五百余萬次月夜下的以心對月,以神觸陰,他的心早已如月。 他一路走來,兩億次的對眸,兩億次的參悟,兩億次的問月,雖不曾求得一月,可他已經在自己心中造就了一輪園月。 五個元會,他登上了十一重天,修為沒長進多少,可他袖中的小白蛇已化為了吞吐巨蟒,千丈長河月,可橫渡凌虛。 巨大長河中盡是月華,一河月華中盡是太陰。 可仍舊不曾生出一絲光陰。 光陰大道,何其難求? 青靈仍舊不曾松懈,一步步繼續向天而行。 他的雙腳走過了十九億六千萬的山石,抬起又落下萬億次,道人行道,萬古仍舊如初始。 不周神山,山雖無智,卻有靈。萬億次的抬起落下中每一次腳心落地都是在觸動不周山的身軀,由體表入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