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戰無不勝的騎兵戰術在中海衛軍隊這里吃了大虧,重騎兵正面沖陣,弓騎兵從兩翼弓箭襲擾殺傷敵人有生力量,尋找機會突破敵人防線。
結果,中海衛的軍隊全方位碾壓他們;對射射不過,弓騎兵不管是射程還是弓箭精確度、殺傷力、火力密集度都不如明軍。
重騎兵付出極大代價根本沖不進敵軍隊伍,沖進去了也沒有起到什么作用;反而像石沉大海一般,只是激起一個水花罷了。
明軍士兵人數少,且隊形密集因此面積小;薩珊騎兵對比起來隊形大了太多,每個騎兵之間左右至少要保持五個到七個馬身的距離,前后更加寬廣需要十個以上的馬身距離。
因此,一千名重騎兵沖擊時的面積太大;只有少部分騎兵能夠攻擊到明軍,剩下的只能從兩側游走然后繞圈包圍尋找突破的機會,可是明軍的圓形空心陣就是為了對付騎兵的這種戰術而來,繞圈的薩珊騎兵被明軍手中的步槍挨個點殺,實在受不了直接脫離隊形像找機會妄圖沖進敵人防線的薩珊騎兵卻被軍官們精確狙殺。
“沖不進去啊!”在精銳的士兵也是人,傷亡達到一定程度或者戰場形式十分惡劣、不利的時候就會滋生負面情緒,負面情緒會傳染然后愈演愈烈。
明軍這邊槍聲越來越響,薩珊騎兵越死越多;正面沖陣的薩珊騎兵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明軍士兵缺乏長兵器,不少薩珊騎兵沖進去后猶如入無人之境,橫沖直撞可是卻并沒有達到想要的沖散敵人的效果,沖撞不了多久就被明軍士兵擊斃或者拉下馬被腰刀活活砍死。
明軍的頑強程度超過薩珊騎兵的想象,士氣高昂手中的武器殺傷力極強,一旦被命中基本只有死路一條,偏偏身上盔甲的防御力也不差。
一千重騎兵沖擊一千步兵方陣不僅沒有一擊即潰,反而陷了進去導致戰況焦灼;在薩珊人看不到的地方,明軍方陣最中間那做十多米高臺上的火光一直在那里一閃一閃,在漆黑的夜空中格外顯眼,似乎在傳遞什么信息。
先鋒兵團另外三個團隊在一片黑暗中悄然無聲的將這一千薩珊騎兵包圍了,等到合圍完成的時候就真的甕中捉鱉。
前提是被攻擊的團隊要能扛得住,只不過先鋒兵團的斥候大隊的到來給他們分擔了壓力,斥候大隊的斥候們雖然身穿紙漿鎧甲,但是防御力不比鐵甲差而且斥候們本就是軍中精銳,再加上從側面偷襲已經焦灼的戰場自然占據絕對優勢。
“直接沖進去!”斥候大隊長竟然拋棄步槍,反而選擇使用冷兵器長槍一馬當先從側面切入敵軍隊伍中,一槍挑飛一個薩珊騎兵;
隨后手腕一抖,敵人尸體慣性下落;槍頭也隨之退出敵人軀體,在舉過頭頂轉兩圈蓄力后橫掃在第二名敵人脖子上,將敵人打落下馬。
其他斥候也緊隨其后徹底截斷敵軍隊伍,交手一瞬間就有幾十名薩珊騎兵被偷襲落馬;等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整個隊形已經被前后截斷了,薩珊騎兵隊伍難免出現一些混亂;
步兵們趁著這一點混亂的機會拼了命的輸出,薩珊騎兵們見勢不妙已經有了撤退的打算;只不過卻發現來不及了,明軍這個時候雖然沒有完成合圍卻將包圍圈也完成了個七七八八,分成多個隊伍撤離的薩珊騎兵被明軍的密集火力集中,打得連人帶馬幾乎支離破碎。
第二天天亮,戰斗總算結束;明軍士兵們開始打掃戰場,統計傷亡數據。
“戰斗持續五個小時,斥候大隊陣亡八個,傷了十個。步兵大隊傷亡太大了,左翼步兵大隊傷亡接近一半了,死亡一百八十五個;輕重傷加一塊兒三百二十個。支援的三個步兵大隊總共死亡三十二人,傷一百零三人。”
“最慘的還是左翼大隊的情報官,他們在高臺上傳遞消息引起敵人注意,被他們弓箭集火了。大隊六個情報官死了四個。”先鋒兵團兵團長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