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嵐就姜戈的提議做了一番思考,她轉制作人有段日子了,影視劇的制作、發行、播出已有了解,覺得可行性不大,道:“網劇周播可以,電視臺那邊不可能的吧?”
姜戈考慮過這個問題,周播劇這個概念,在其他國家或地區由來已久,但在國內,雖然網站把“周播”做得風生水起,卻還沒有電視臺嘗試過。
莫嵐繼續道:“首要的就是打破了觀眾觀看電視劇的習慣,從常規的日播轉變為周播,可能會導致觀眾因為不適應而棄劇或者養劇,這樣一來收視率如何保證?收視率保證不了,電視臺又怎會接受這種模式。”
想要推出周播劇,困難重重。
顧瑤開口道:“可否找到一個平衡點?比如采取一周播兩至三天的模式。”
鞏黎跟著道:“姜董的劇本非常細致,如果不按場次拍攝,而是按集數拍攝,一周三五集我覺得是沒問題的。”
秦詩玥的演員身份是萌新中的萌新,但觀眾身份是資深追劇人了,于是從觀眾的角度出發,道:“目前國內觀眾的收視習慣是‘一天看八集都愿意’,周播的話,不知道他們能否適應這個播出周期。”
林宇同樣以觀眾的角度出發,道:“最近幾年注水劇頻出,三四十集的劇,少則三分之一注水,多則一半注水,會不會讓觀眾覺得‘你又不是像美劇、韓劇一樣邊拍邊播,而是全部制作完成后再以周播模式播出,這么水的集數,還吊胃口是幾個意思’。”
會議室里只有張鈞沒有說話了,這是新人的矜持。
姜戈從來不拿資歷說事,問道:“張鈞,你對此事有什么看法?”
老板發問,那就不能矜持了。
張鈞是以演員的角度,道:“M國出品電視劇以電視臺制作為主,產量比我們相對少,電視劇主演班底相對固定,有足夠檔期完成周播任務,但我們的演員不僅有電視劇,還有電影、綜藝等等,檔期能不能跟著周播走,這應該是一個問題。”
“很好,你們提出來的問題都很關鍵。”姜戈一一解答起來,道:“其實在大家日常生活越來越忙碌沒有時間天天追劇的當下,周播是一個很好的播出方式,很多人都在追動漫和美劇,實際上是能接受的;注水的話,我們的劇不存在;檔期是一個問題,不過也能解決,那就是用我們自己人。”
好像,有那么幾分道理。
眾人又開始思考。
姜戈繼續道:“我是覺得,播出周期拉長是有利于一部劇的口碑發酵的,能讓劇集物盡其用,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隨即一笑,道:“當然,我也知道周播模式所面臨的困難和所具備的優點,但白夜宇宙的打造,不可能是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我需要在三年內初見雛形,五年內形成IP生態鏈,所以,接下來我會加大力度出劇本,而一集的編寫、拍攝、剪輯、播出在一周內完成的這種模式,能試錯,可以根據觀眾喜惡隨時修改劇本。”
瘋狂!
這是所有人聽了姜戈這番話的第一反應,歐美那邊的幾個世界知名的IP宇宙,至少是花了二十年以上才形成規模的。
五年?
想都不敢想,甚至是天方夜譚。
莫嵐擔心道:“這樣會不會太激進了一點?”
幾人中,黃濤入行時間最長的,經驗會多一些,急于求成是大忌,提醒道:“客觀來說,只要一部一部去拍,不管拍的好不好,這個宇宙就已經形成了,而除了客觀存在,還需要被廣泛的主觀認可,我個人認為,淺顯的說,被主觀認可的大IP宇宙,一定逃不開拍得好。”
“拍的好”三字加重了音調,姜戈自然明白他們倆的擔心和提醒,微笑著道:“你們放心,走精品的這一條路永遠不會改變,再有,快,不代表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