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中的姜戈,梳了個背頭,配上立體英俊的五官,顯得十分有魅力,穿搭上也是走的紳士路線,上身穿著一件白色的襯衫,領口處的紐扣微微敞開,多出了幾分隨性跟不羈,外面則搭配上一件黑色的馬甲,修身的剪裁不僅能夠凸顯出壯碩身材,而且也讓造型變得更加的清爽。
“以史為鏡,可鑒今朝,山水相依,守望相助,是大國文明氣量……”
他上來,先是講了一段國寶文案:“600年里,我們走過的路,擁有過的一切,經歷過的一切,化成了我們的歷史、審美和精神,這尊香爐,則站在600年的起點,守護著紫禁城里一批批的過客,或許會在某一個瞬間,它想起了600年前,一位帝王,在它身上留下的心愿。”
畫面一轉,舞臺變換,轉瞬間回到了大明朝。
“海外華民與我同宗同祖,棄之不顧,何談天朝國威,大明海域同樣是朕的國土,又豈容海盜倭寇橫行作亂,永樂王朝必須造大船,巡洋萬里,犯我大明者務必懲罰,殺我臣民者務必追究!”
……
“如今大明北受前元威脅,南臨海盜的滋擾,西有帖木兒虎視眈眈,東有倭寇為患,居安思危,要使大明復興,就要揚我國威,重振天朝雄風!”
……
“永樂新政,百廢待興,朕身體力行巡視天下,就是要曉諭百官,不管是官窯還是民窯,只要能燒出好瓷來,就是好窯,朕要借下西洋,拉永樂中興的這架新車,做強國富民的大文章,要興的也不僅僅是一個JDZ,而是我大明的百業!”
……
歷經紫禁城600年風雨的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有“家國安定”之美好寓意。
地球上的《國家寶藏》中,這件文物的“前世傳奇”,是靳東演繹的明代外交家、航海家鄭和,在與罕國的瓷器外交中,鏗鏘道出“何為禮尚往來?若貴國遞來的是蘇麻離青,大明自當回以瓷器;若貴國遞來的是不安分的心思,大明就只能回以火器”的態度。
而藍星上的《國家寶藏》,這件文物的“前世傳奇”,是姜戈飾演的永樂帝朱棣,在奪得了自己侄子朱允炆的皇位之后,解海禁、打海盜、下西洋、遷京都,展現出“大明終其一朝276年,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華夏民族氣魄。
“最硬氣的大明!”
“我大明從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大明前期挺好的,中后期真的黑暗。”
“瓷器文化源遠流長,享譽世界,從華夏的英文名就能看出來。”
“讓我們穿越歷史,了解歷史,探索社會進程、科技水平,哲學與審美,這就是瓷器藝術品的最大魅力所在。”
“為何這件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能當首發,能出現在《國家寶藏》的logo里,因為它不僅與紫禁城同時誕生,也因為青花瓷是全世界眼中的華國符號象征。”
……
不管是哪一個版本,皆用自成氣派的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持續激蕩著觀眾的胸襟,令人強烈感受到節目中所提及的那股“大國”的精神氣神。
而姜戈的古裝造型和演技,給觀眾們帶來了驚喜。
“一直不知道,姜戈不止會導戲,還會演戲。”
“穿上了龍袍,挺像皇帝的。”
“就是太帥了,少了幾分霸氣。”
“演得不錯,下回繼續演!”
“對,強烈要求去主演電影或者電視劇。”
“是啊,這十幾分鐘太短了,都沒看過癮。”
……
至于劇組里的人,對此已經是見怪不怪了,因為他經常親自上陣,給演員們示范怎么演。
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