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王寡婦家的劉備,似乎轉眼間又變成了一個冷靜而健談的人。
他熱情再三地邀請楚風來到他樓桑村的家中。
他家的門前,果真有一棵千年的古桑,樹高冠大,如同大型的遮陽傘一樣,籠罩著家中的半個院落。
劉備的家中很窮,家徒四壁已經無法形容他的清貧。
他的娘親不過是個四旬左右的婦女,身穿著粗糙的布衣,上面的補丁層層疊疊,已經看不出衣裳原來的樣子。
她面容慈祥,頭頂插著一支光滑的木簪,由于常年勞累的緣故,顯得比同齡人更加的老態。
她見到備兒歸來,又似乎帶來了一名貴客,心中不忍責罵,便去村中賒了壺老酒和二樣簡單的素菜,在院中擺上餐桌,自己便回到屋中不在出來。
劉備看著餐食有些寒酸,訕訕的笑容極力請著楚風入席。
“一路上,楚兄還未曾告之,你我何時相識,并且如何知道我......”
他說到這里,聲音便不好意思地低落了下去,轉頭不安地往屋里偷瞄了一眼。
楚風打了個哈哈,慌稱曾認識九江盧植的朋友,對方曾經夸贊過劉玄德的聰穎和仁德之心。
又稱自己身為遼東郡的一名布衣,家中略有幾畝薄田和一些商鋪,日子過得還算勉強。
今日恰巧路過旁邊的大王村,無意中碰見了劉兄的事情,便出面解了圍,正好慕名前來討教一番。
雖然楚風的理由有些牽強,但是劉備也滿腹心事,并未留心對方言語之中的漏洞。
“非常感謝楚兄的慷慨,小弟薄酒一杯不成敬意!”
劉備說完之后,舉杯相邀。
“你也看到我家中......實在是拿不出那些金子還給楚兄,希望楚兄能寬限一段時間,我以后必有重謝。”
楚風面色有些古怪地聽完劉備說的這些話,他便聯想起前世時,一些準備賴帳不還的人,也是開頭的這番言語。
“呵呵,劉兄這是哪里的話,錢財乃身外之物,不急不急,況且我觀你面相非凡,日后必定飛黃騰達,非池中之物也!”
楚風實話實說道。
可是劉備聽完之后,面色紅光大發,不知是酒后上臉,還是非常非常認同對方的贊賞。
他便說著邊觀察著楚風,見對方儀表堂堂,出手大方,加上談吐不凡,心中便有了幾分算計,有了招攬對方之意。
想著如何讓對方出錢出力,給自己一番鋪墊,自己便會借機而起,從而一鳴驚人。
于是他指著身旁的這顆古桑開始說起,從預示著要出貴人,一直說到自己少年游學四方,拜盧植為師,學得已是滿腹經綸,只是懷才不遇等等。
誰知對面的楚風聽完,似乎并沒有什么感慨,更無主動要求替自己出頭之意,這完全跟他的算計大相徑庭,有些出乎意料。
只見楚風突然出言問道:
“君如果有一天平步青云,該如何接納投奔之人。”
劉備這么一聽,心里便有些喜出望外,暗道這是準備要幫助我了,看來是擔心我起來之后,不會厚待與他。
便脫口急著說道:
“我當以仁德之心,對待每一位助我之人,相輔相成,共享天下榮華。”
楚風心里有些奇怪,滿以為對方會大侃忠君報國之心,憂國憂民之道,然后希望他的人也是如此才對。
怎么這番話聽完之后,對方跟一些鉆營的俗人沒什么兩樣,甚至還有過之。
“那么何為仁德之心呢,希望君講之!”
楚風不動聲色地又問了一句,劉備心中有所期待,幾杯酒下肚,更是成了無話不說,無話不談,便不遺余力地回答道:
“呵呵,大的仁道之道孔孟有云,我就不在重復了,而我對仁德之心的理解,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