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每一個死去的同伴,都在用自己死后的方式鼓勵活著的人。
他們仿佛在說:
“來吧,死亡并不可怕!”
“如果你沒有了兵器,但是你還有雙手,可以扭斷敵人的脖子。”
“如果你的四肢被斬斷,你可以張開大嘴,咬斷敵人的喉嚨,飲盡他的鮮血!”
“......”
整個戰場上頗有股壯士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的悲哀之境。
當雙方僵持不下時,往往關鍵人物便成了壓倒敵軍最后一口氣的稻草。
高句麗國的士兵們在浴血反擊之時,他們萬萬沒想到,嚴重打擊到他們的竟然是自己的主帥。
確切的說,是主帥的頭顱被挑在趙云的槍尖之上。
最終楚軍以付出了五萬名士兵的慘重代價,全殲了這股龐大的十萬名援軍。
最后敵人的生存者竟然是十不足二,這場包圍戰的慘烈性實在是空前絕后。
趙云一邊派小股的部隊打掃戰場,清掃物資,一邊組織起剩下的二十多萬左右大軍,前往希望之城趕赴而去。
哪怕這時的楚軍體力已經不支,但是寧可行軍放緩,也要走過去,畢竟早到一分鐘,自己的同胞就會少流一滴血,少丟一條命。
可是出征前的三十萬大軍全是清一色的盾甲兵,他們沒有戰馬,只能靠步行,他們深深明白這個道理。
他們之中還有兄弟甚至父親,在希望之城血城之中,他們咬著牙,舉步為艱,也要拄著兵器前往。
甚至有的士兵虛脫了摔倒路邊,有的兵纏繞著斷臂,也一聲不吭地跟著大部隊前進著,唯恐自己掉了隊。
一支訓練不到月余的新兵,在趙云的瘋狂率領下,竟然要一天打上三場慘絕人寰的戰斗,實在是不可想像。
強壯如牛的張飛此時都有點吃不消,看著自己二十多萬的大軍,此時疲憊不堪的狀態,便有些憂心忡忡地跟趙云說道:
“這樣下去,就是到達了地方恐怕也沒有什么戰斗力,白白丟了性命不說,還容易起到反作用。”
聞言后,趙云眉頭一皺說道:
“不是我不體恤屬下,因為希望之城的敵人也在戰斗,我們的士兵面臨什么樣情況,對方也亦是如此.”
“可是雙方在膠著之時,如果自己的身后突然出現了大批的援兵,敵人又會是什么樣的反應?我們的楚軍又會是什么樣的反應?”
“這好比是我平常練功時累到快停手時的極限,當越感覺到不可能的時候,你就越會可能突破一切!”
張飛聽完后眼前一亮,感覺到此話很有道理,真如對方所說的那樣,敵聯軍必然會不戰則退。
這一退便是全軍的潰敗,到那時遍地都是俘虜,都是隨手可得的軍功,人人在趨利避害的前提下,誰都會冒出一股狠勁來,去玩命地追殺起敵軍吧!
想到這里,他都感覺到自己的身子突然變輕了,恨不得馬上離開全軍縱馬前去殺敵。
關鍵時刻,部隊中存活下來的思想者們,開始發動起了自己的作用,他們游走在隊伍當中,給戰友們打氣,助威,攙扶著一些輕傷的士兵。
這批思想者是楚風培養起來的一批“特殊身份者”,這在原有的重騎兵部隊中并不存在,而是經過思想改造后,派入到新兵隊伍當中。
他們甚至帶著唱起了楚風所寫的軍歌,這種獨特的節奏與歌詞,深受大家的喜歡,韻律完全不同于東漢時期的風格,簡單容易唱不說,而且顯得更加的熱血與激昂。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
“槍在肩,刀在腰!”
“熱血似狂潮!”
“好男兒報國在今朝......”
嘹亮的軍歌響徹在天空之上,熱血在士兵的體內激蕩,仿佛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