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重生之我有反傷刺甲卷二我的地盤,我做主第一百九十二章兵發虎牢關洛陽是東漢的政治和經濟文化中心,因北臨滾滾黃河天險,南接連綿不斷的崇山峻嶺。
城池高大雄偉,崇墉百雉,所處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更有“八關都邑”之稱,從東漢建朝以來,皇室為了確保都城的安危。
陸續在靠近洛陽城池的附近修建了八個內關,成眾星拱月之勢守衛京師。
因洛陽南北皆是天險屏障,想要殺到洛陽城下,便只有從東西交通要沖之地進攻尚有希望。
可是此地卻有一座令人望而生畏的關隘,名為虎牢關,又名古崤關、汜水關、成皋關。
此關地處“咽喉九州,閾閫中廈”,北臨黃河,南接群山,西扼洛陽,東控浚儀。
虎牢關若失,則洛陽、長安危矣。所以它被稱為“鎖天中樞,三秦咽喉”,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所以諸侯們在漢獻帝的圣旨下,不得不面臨著一場艱難的攻堅之戰。
楚風率領著關羽、張飛、趙云三名大將及麾下共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前往約定地點。
沿路旌旗招展,楚軍這些年來,幾乎是年年征戰,經歷大小戰役無數,整個軍隊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殺氣騰騰,陣容更是肅殺鋒利無比。
楚風一馬當先走在前方,身后的關羽等將領也是神采飛揚,以往他們并沒有真正的品級,無外乎楚國自己封賞的而已,外界官員并不承認。
得知楚軍又將南下討伐董卓,沿途所過楚境之地,百姓們紛紛夾道送行,人人將家中美食舉過頭頂,任行軍的將士們隨意攫取。
可是陳留王劉協在楚風的幫助下,已經在楚國王險城稱帝,史為漢獻帝,龍顏大悅的劉協,大肆封賞楚風及以下官員。
關羽等人均為四官武將,號征東將軍、征西等將軍,此時儼然已是大漢朝廷的正規軍,心中的得意與喜悅,更是溢于言表。
但是楚王楚風,依然保留著自己的封爵和官位,婉言拒絕了漢獻帝提出的拜相要求。
他深知過猶則不及的道理,此時更不想給即位的小皇帝,帶來過于貪婪的表現。
楚風命典韋和北方軍團共二十萬人,繼續穩定剛占據的幽州各郡,并留下賈詡等人出謀劃策。
在臨行前,賈詡等人曾盯囑過楚風,如果董卓敗退離開洛陽,逃往長安時,千萬不要占據此地。
楚風心里大為不解,便出口問道:
“為何如此富庶的帝都要輕易讓出來?”
賈詡笑著答道:
“其一,占帝都者就會讓天下百姓和諸侯認其有不軌之心,妄想稱帝之嫌,繼爾天下群雄會集體攻殺。
尤其是風頭一時無兩的楚王,更是讓曹操等諸侯心中不爽,所以犯不上給其對方口實。
其二,洛陽周邊尚有數支的黃巾余賊在活躍著,當中兵力最強的當屬擁眾不下十萬的白波軍,將精力和錢財浪費此處,頗不有當。
其三,洛陽周邊的諸侯虎視眈眈,又與幽州難以接壤,如同飛地般易攻難守,敗退的董卓大軍亦可隨時襲土重來。”
楚風聞言后深思一番,自知賈詡等人言之有理,便點應允,原本以為洛陽是塊肥肉,誰知卻是塊燙手的山芋。
隨著楚風獨家崛起,比之當年董卓入京,更讓眾諸侯心里如鯁在喉,無形中驅使著這十七路人馬漸漸聯手起來。
他們在奉旨前往討伐的過程中,在曹操和袁紹等人的提倡下,兵臨河東之際,他們召開了一場針對楚風的同盟會議。
“楚國如今擁一州之地,布衣出身的楚風又挾制新帝初立,太皇太后如同深陷囹圄,真處前門驅狼,后門進虎。
楚境雖處苦寒邊陲,但卻擁有大漢四分之一的人口數量,且民風彪悍,隨時可聚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