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重生之我有反傷刺甲
“命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軍團立刻出動,青龍軍團負責代郡、上谷郡的叛亂,白虎軍團負責涿郡、廣陽郡......
即刻對外發布安民告示,采用只誅除首惡,部眾赦免的方針,要盡快恢復各地的治安和經濟環境。
要將這些叛亂者,在民眾心中打造成一伙伙無惡不做的賊寇,不光官軍要圍剿,亦要發動民眾去參與,讓這些人成為一個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遼東郡北面的汶城,早已不是當初楚風來時那種沒落的模樣。
巍峨的城墻高達八丈,連綿十幾里有余,全部都由堅固的青石條塊砌成,石縫之間澆灌了糯米湯汁,讓墻體更加變得固若金湯。
數年前在楚國工匠們的建造,城內的建筑無論是商鋪還是民宅,早就是煥然一新,井然有序。
一條條筆直寬敞的馬路,橫豎交叉之下,將整個城市貫通得四通八達。
城內的人口原本由數萬人,也增長成了近十倍有余,城內居住著數個民族的百姓,在相互尊重下,也很少發生過激烈的矛盾。
百姓們有田種,有屋住,城內商鋪櫛比鱗次,街上行人摩肩接踵,到處都是其樂融融的繁華景象。
農閑的時候,他們只需交上少許的稅費,就能在集市上,隨意出售自己種出的作物,賺到足夠家庭所用的花銷。
這樣的汶城,在楚國境內數量上沒有一千,也有數百之多,雖然大變了模樣,但依然還屬于小城中的一員。
然而揭竿而起的一股股暴民,徹底將這來之不易的平靜安康生活給打破了。
雖然汶城還暫時沒有受到波及,但是城中的百姓們,都處于驚慌失措當中。
因為附近的數十村鎮,均遭到了數量不菲暴民的摧毀和劫掠。幸存的農民連夜逃入到了汶城內。
隨之官府也將城門封閉,生怕暴民趁機混入其中,也給城內帶來災難性的沖擊和破壞。
城墻上已有著近千的守城官兵,執兵守護著城
墻,不時地往遠處眺望著,從他們凝重的神情上可以看出,對汶城的安危并不樂觀。
城內到處張貼著官府的告示,告知著暴民的種種惡行,及楚王昭令只誅首惡,免除隨從刑罰的旨意。
告示中還號召楚國百姓們,檢舉揭發這些藏匿其中的暴徒,不給他們糧食、房屋等一切物品,在官府的組織下,保衛好自己的家園。
地方衙門也有隸屬于自己的官差和地方軍,但是此次叛亂的百姓實在是太多,總數達到百余萬之眾,
相當于每十個人當中就會有一個參與其中,這就相當于,楚國境內單獨承受了一次黃巾起義般的威力。
他們分成數百股之眾,足跡幾乎遍布在八成以上的地域,每股叛亂者少則數千,多則十余萬,他們起事時,便都執有兵器和護盾。
楚國對民間兵器的管控還是非常嚴格,顯然暴軍的武器不可能自己打造,所以定是有人在暗中資助和煽動,才有了如此的局面。
無論是城內還是城外鄉野之間的官道和小路,都修得非常平整和通暢。
方便了百姓和官府,也讓這些暴民們流竄和破壞起來,更加地快速和便捷。
所以地方官府們一經交手,就要面對著數倍甚至十幾倍的叛軍,幾乎瞬間就被碾壓得死傷殆盡。
也許他們知道了楚國精銳的即將到來,在緊密的圍剿之下,他們將會很快走向窮路末路,于是開始變得異常的焦躁和瘋狂。
這時汶城的百里之外,鋪天蓋地般涌來一片身穿各色民族衣服,手執亂七八糟兵器的暴民,嘴中叫嚷著各民族的語言。
領頭的三人,一老二少,老者雖已白發蒼蒼,但是身體高大,異常很健碩,四肢修長,相貌也與漢人有著很大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