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昆見他收下錢袋,心滿意足的開始喝粥、吃窩頭。
而這一幕,皆被韓信和陳平看在眼里,不由心頭微動。
“哦對了!”
吃到一半,趙昆又想起什么似的,抬頭望向伯蓀:“老里長,有件事,我想請教你。”
“公子有什么事盡管問,老朽知無不言。”
伯蓀放下筷子,恭敬回應。
趙昆皺眉:“我記得秦皇三十一年,始皇帝下令,‘使黔首自實田’,這是不是表明百姓可以售賣自己的田產,以備不時之需?”
“非也!”
伯蓀聞言,搖頭否認道:“自從商鞅變法后,黔首所得田地,都歸國家所有,陛下這道政令,只是針對部分地區,而非整個大秦;
目前大秦的土地分為三種,一種是由內史掌控的國有土地,另一種是授爵土地,最后才是黔首自實田。”
“那王家的授爵土地所得的賦稅,會上繳秦國國庫嗎?”
“會的!”
伯蓀答道:“秦律規定,貴族與黔首賦稅是一樣的。”
“那是不是說,只要王家繳納足夠的賦稅,大秦的官吏便不會干涉封地內的生產?”
“原則上是這樣的,但封君只享受食邑,沒有治民權。”
“沒有治民權?”
趙昆皺眉,有點失望。
沒有治民權,意思就是不能用“老子就是王法”這種牛逼的臺詞去唬人,也不能振臂高呼“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這種霸氣的言論去鼓動百姓造反。
“雖然沒有治民權,但土地的大小事務,都歸封君說了算。”似乎看出了趙昆的失望,伯蓀又笑著補充了一句:“另外,百姓上繳的賦稅,大部分都歸封君。”
趙昆點了點頭,仔細想想,其實也不錯。
畢竟始皇帝連分封制都不行,更何況國中國。
遲疑了片刻,趙昆又道;“既然只需繳納足夠多的稅收就行,那可不可以改變生產方式?”
“如何改變?”
伯蓀面露疑惑的望向趙昆。
趙昆呵呵一笑,道:“我想在千口村設立生產隊。”
“你也知道我跟王離的關系,所以我的想法,基本等同于他的決定。”
伯蓀自然知道趙昆與王離的關系,所以也沒猶豫,直接追問道:“那公子所言的生產隊是什么意思?”
趙昆解釋:“生產隊的模式,其實大秦以前也有過,只不過沒那么具體,我只是將他細化了,主要是將百姓們劃分成幾個,甚至十幾個生產隊,每個隊選出一名隊長,由隊長管理隊員生產。”
“而官府的生產工具,耕牛也一起使用,這樣便能提高生產效率。”
聽完趙昆的解釋,伯蓀腦中漸漸有了生產隊的概念。
其實正如趙昆說的一樣,這種模式的確在秦國出現過,但是由于戰亂頻發,人口銳減,導致地廣人稀,百姓根本不愁地種,所以這種模式就漸漸消失了。
不過,這種模式不適合推廣全國,只能小范圍推廣。
畢竟脫離管控,就會滋生出很多問題。
沉吟了片刻,伯蓀站起來朝趙昆施禮道:“公子,此法在封地,的確可行,下官這就去安排!”
“等等!”
趙昆抬手阻止了正欲離開的伯蓀,又道:“生產隊的農具我會命人重新打造,所以你無需向官府索要,至于種子,就種紅薯和土豆;
保密也跟以前一樣,沒有通行證,不得外人靠近千口村地界!”
“諾!”
伯蓀聞言,應諾而退。
吳誠和韓信三人,滿臉疑惑的望向趙昆。
“你們是不是想問,我為何要這樣做?”
趙昆掃了他們三人一眼,笑道。
“還請公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