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嬰以為,辛勝也不是可以依仗之人,因為辛勝自始自終,都沒提過殺趙高。
而且不僅不殺趙高,還與趙高合作緊密,這讓子嬰大為惱火,因此想自己親手解決趙高。
可趙高始終跟在辛勝身邊,他也無從下手,只能另尋他法。
“大朝會的時候,趙高建議朕稱秦王,朕還沒答應他,你們覺得如何?”子嬰坐在主位,環顧眾人道。
“不管外面如何亂,皇帝乃始皇定下的稱謂,老臣以為,當稱皇帝,即秦三世!”一個老臣赳赳答道。
然而,他的話音落點,卻無人響應。
片刻,韓談終于按耐不住,挺身而出道:“稱什么,暫時可以不用管,當務之急,應該誅殺趙高!”
“對!先殺趙高,再平定天下!”
公子桓附和道:“君父給我十萬老秦人,看我怎么教訓那些叛賊!”
聽到這話,子嬰還沒開口,一旁的費川卻苦笑搖頭道:“公子桓勇氣可嘉,但終究不現實!”
作為子嬰的長子,公子桓英勇果敢,一聽有人質疑自己,當即反問:“這是為何?難道你不信本公子的能力?”
“非是不信,而是不能也!”
費川說著,看了眼子嬰,淡淡答道:“老夫曾任職太尉,對軍情有些了解,如今關中老秦人寥寥無幾,哪里來的十萬人征發?”
“九原不是還有三十萬大軍嗎?我北上九原,帶兵南下平叛如何?”
眼見公子桓還有些不服,一旁沉默不語的寇平,忽然擦嘴道:“那三十萬大軍,早就脫離了朝廷的控制,你如何驅使得力?若李信有意平叛,又何至于章邯刑徒為軍?”
此話一出,公子桓瞬間沒了聲。
而子嬰卻想起什么似的,問寇平:“我記得大秦有材士營,那里面可有五萬兵馬?”
“對啊對啊!材士營還在!”公子桓恍然附和。
一名青年搖頭嘆息:“材士營早就沒人了,我就是從里面出來的,當初山東大亂,各地郡守紛紛上奏請糧平叛,然而,當時的國庫已經空虛,秦二世和趙高湊不齊糧草,便解散了材士營;
如今只剩下不到兩萬人,而就是這兩萬人,還逃亡了不少,怕只剩下幾千人......”
“逃亡?”
公子桓一愣;“為何會逃亡,難道材士營也斷糧了?”
“斷糧倒沒有,就是他們以胡人居多,只會打獵,不會打仗,聽說秦國大亂,都怕被抓壯丁,所以提前逃走了!”
“這,這豈不是說,我大秦無人可用了?”
聞言,眾人紛紛沉默,無人應答。
子嬰見狀,暗嘆一聲,擺手道:“好了,不說了,根據大勢評判,就依趙高之諫,稱秦王!”
“子桓,你做特使,先去隴西郡,與王賁父子商議,讓他們回軍中原,若他們不同意,再去找章邯,就說......”
“君上且慢!”
子嬰的話還沒說完,便被費川打斷道:“河北的軍報,趙高讓老臣瞞著秦二世,老臣一直沒來得及稟報,如今正好讓君上知曉!”
“河北的軍報?”
子嬰愣了一下,旋即臉色大變,急道:“快說!”
“秦二世駕崩之前,河北傳來急報,章邯的二十萬刑徒軍,被楚國大將軍項羽,在巨鹿擊敗,而章邯則投靠了隴西王氏,至于那二十萬刑徒軍,則被項羽在新安坑殺殆盡.....”
“嗡——”
聽到費川的話,眾人如遭雷擊,腦瓜子嗡嗡的響。
而子嬰則臉色蒼白的追問:“還有其他的軍事稟報嗎?”
“有!”
費川點頭道:“前些時日,項羽率軍攻打云陽,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