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撥到晚會開始前。
“我是馬季,你是趙炎?!?
“我的戲份多,我是馬季;你是捧哏,你是趙炎。”
主角和配角分贓不均???要不要打一架?江奕捧起膀子準備看一場好戲。結果劉偉和韓剛自己覺得沒意思,停了,可是問題還沒得到解決。
輪到江奕上場:“你不是馬季,你也不是。你就是劉偉,你就是韓剛。不要去揣摩別人或者大師,你永遠做不到,做到了,你最多也只是一個二流的馬季。但是,誰能說你劉偉今后的成就比不上前輩?你有更好的條件更好的老師,馬季以前有收音機可以聽歌嗎?有我這樣的好同學做參謀嗎?你們的比他高多了,為什么還要放掉這個時代的陽光大道、再去走以前的小路?”江奕的話,對于這個年代還有些超前,這是一個學習的時代,不太鼓勵發揮自我意識。但是,說得很在理,尤其對于二代而言。
火候還不到,繼續催眠:“現在回答我,你是誰?”
“我是馬,劉偉”、“我是韓剛?!?
“劉偉,你是最好的,因為你敢于站出來、分享你的感想;韓剛,你是最好的,因為你敢于站出來、突破了自己的極限。”兩個最,暈了。
“劉偉,你為什么要上臺?”“我覺得挺好玩的?!?
“那就讓他們看到最好玩的,你怕什么?”“我怕演砸了出丑?!?
“你越是出丑,他們越是覺得好玩,那你還怕出丑嗎?”
“...,…”
“那你究竟是為了讓他們覺得好玩,還是為了自己不出丑?”二選一,必須的,而且是發自靈魂的拷問。劉偉懂了。
“還怕嗎?”“不怕。”劉偉很快進入了角色。
“韓剛,你最怕什么?”“我...”
“你怕你爸爸?!薄笆?,”腦袋低下了,地球上的一中人都知道啊。
“你想不想讓你爸爸對你認錯、覺得你最棒?想不想?”江奕步步緊逼。
“想,他媽的我做夢都想,讓他給我認錯?,F在你滿意了?”韓剛的脖子都紅了,看得出他被激怒了。
“嗯,還可以,但是不夠滿意,今晚你爸爸也來了,你敢嗎?敢讓他向你認錯嗎?怎么這就慫了嗎?”
二代們,調皮搗蛋不受待見。但是他們有一個特點,就是自尊心特別強。一旦有了合適的機會,可以收到奇效。
輪到劉偉和韓剛上場了。在開場之后,就是兩個人比收入。“我的收入啊,不高不高,不到1萬塊。”“具體點兒,到底多少?”
“251,減去一塊?!编?,有個包袱。對于笑點還比較低、娛樂比較缺乏的九十年代來說,足夠了。
“別光顧著問我。那你呢?”“不到100萬”
“說實話!”“260?!?
“我說的可不包括獎金?!薄澳銈儶劷鸲嗌??”
“540?!?0年代已經從上而下開始了工資制度改革。二十一世紀的人可能理解不了,工資改革怎么會自上而下改革?沒錯,扶桑國學者就認為華國當時沒有企業,只有工廠和工場,因為只有加上政府,才有生產、薪酬方面的決策權,才是一個他們理解的完整的企業。
“真的,540?不行,我得找領導問問去?”“那你多少?”
“我啊,我是600,我得問問領導憑什么發給我這么多。”這個包袱必須得鼓掌啊。
最大的高潮還是在高中幾年學制部分。當冒充北大在讀的劉偉猜測高中需要讀幾年的時候,直接引發了井噴:“五年,六年,兩年”,一片片故意誤導的觀眾答復鋪面而來。
“感情大家都想讀個高五高六啊。”這里也有個包袱,就是確實有同學復讀了好幾年的,從復讀第一年算高四向上疊加就行。這個也很應景,聽取蛙聲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