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楚十一年,夏。
一個消息迅速傳到楚國高層耳中,大王長子邢社,隱姓埋名,孤身游歷天下五年乃歸!
咋一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楚國權(quán)貴們都有些發(fā)蒙。
身為楚國大公子,身份尊貴,什么時候需要隱姓埋名了?還孤身游歷天下五年乃歸?
歷史上的確有許多王子、公子,被迫離開家國,流浪天涯,但無一例外,都是國內(nèi)政變,不得不為之。
如今的楚國,政通人和,從楚王開始,由上而下,一切井然有序,文武同心,一點政變的可能都沒有。
這種情況下,堂堂楚國大公子,為什么要孤身離家,流浪天下足足五年?
但緊接著,楚王向邢氏子弟下了一道命令,這個命令才是真的雷人。
凡邢氏子弟,滿十四歲后,都必須離家,隱姓埋名,孤身一人闖蕩天下三年以上!
楚王原話如下。
出身貴胄,必處高位,然欲當(dāng)其貴,必承其重,王族公子尤甚,故此,凡邢氏子弟,滿十四歲,必須以百姓之身,游歷天下三年以上。
理由?
沒有,楚王的話就是鐵律!
當(dāng)然,楚王雖然沒有說理由,但天下人又不是傻子,略一思忖,就明白了其用意。
想通楚王這道命令背后隱含的深意后,天下人無不震驚,對楚王的心胸和氣魄驚心不已。
須知,除非后世現(xiàn)代化文明社會,否則,任何一個時代,孤身走天下,都必須面對數(shù)不盡的危險和厄難。
尤其是楚王明令,游歷的邢氏子弟,不得帶隨從,不得告知任何人身份。
說白了,就是一個有家不能回的流浪者!
別看大公子邢社成功歸來,但往后的歲月,必有邢氏子弟亡命于這種流浪般的游歷當(dāng)中。
而且,數(shù)量還不會少!
所以說,楚王這道命令,或者說家規(guī),看似淡然,實則頗為殘酷。
但不管怎么樣,從此以后,凡是游歷或流浪歸來的邢氏子弟,必會受到所有人的尊重。
而接受了三年以上的磨煉,那些邢氏子弟,也基本都能承受這種尊重。
可以說,未來的邢氏子弟,出現(xiàn)那種紈绔浮夸子弟的可能,將大大降低。
這種人,要么在游歷中違抗楚王命令受到懲罰,要么死在途中。
總之,這道命令有利有弊,就看怎么去想了。
受到楚王啟發(fā),一些眼光長遠(yuǎn),并且心智堅毅的楚國高層,細(xì)細(xì)琢磨后,不免起了效仿之心。
不過,這都是后事了,暫且不提。
……
王宮校武場。
“不對,這里力道輕了,至少要出七分力,然后轉(zhuǎn)化勁道,最后才是全力爆發(fā)斬出!”
站在一個十二三歲的半大少年跟前,邢社扶著他手中大斧,耐心的講解道。
還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半大少年,圍在他們身邊,豎起耳朵,聚精會神的聽著邢社的講解。
外圍,還有五六個五歲至十歲不等的孩童,也圍著他們。
遠(yuǎn)處,邢道榮身著便袍,雙手負(fù)后,微笑的看著這一幕。
正在接受邢社指導(dǎo)的,是他的次子邢稷,孫尚香所生,比邢社小了近七歲,今年才十二歲。
靠的最近的那個十一二歲的半大少年,卻是邢道榮的三子,昔日孫尚香的侍女梅劍,今日的‘梅夫人’所生。
邢社雖然十九歲了,但外出五年才歸,被樊秀兒當(dāng)做寶貝般,天天隨伺在旁,不肯放出去,所以,目前暫住在楚王宮。
邢道榮倒無所謂,他這個楚王宮和他人的王宮不同,妃嬪不多,也就三個王妃和六七個夫人,后宮規(guī)模并不龐大,兒子住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