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光榮。
從收尸開始。
沒有埋葬,而是處理。
接受了十幾年巢都‘吃人體系’洗禮的人。
周寧對于人死后該怎么處理,已經比他的故鄉人‘無禮’太多。
他覺得這沒啥,無非是多繞和少繞‘幾個彎’的問題。
具體則又能跟那句‘活著的時候不孝順,死了之后極盡哀榮’來進行排比說明:
活著的時候野蠻下作,死后講文明儀禮?整反了吧?
于是他心安理得的當了一次斬件兒的屠夫。
分門別類,肉晾曬加工,以用來做‘尸體淀粉’的原料。
腸衣則做線,這玩意可用于手術縫合,比羊腸衣好用。
骨骼則用來嚇人。
類似于影視中穿刺大公德古拉的操作,近百骷髏掛桿成林,左一簇、又一叢,拱衛機械洞的地面部分,效果不錯。
而在完成這個自定任務的過程中,機械洞的全貌也被他摸了個清楚明了。
按照他的推測,這里當初應該是一處山腹軍工廠。
還不是那種高大的上,而是大部分山體埋在土中的。內有乾坤,能在核大戰環境下正常運轉的那種。
應該還是紅火過一陣子,再后來出了人禍。
最終,以破船還有三千釘的姿態,被沙匪獲得,進而成了匪巢。
在他眼中,這機械洞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包括自然的、人文的大環境等等,最具價值的,是格局框架。
雖然有不少地方開裂、滲水,但主結構沒毛病,即便不進行任何修繕,只要不遭受強烈地震,再用一百年完全沒問題。
以大丘鎮地區的人類工程能力,想要再造一個類似設施,不亞于秦朝人民給始皇修皇陵。
關鍵是想秦始皇修陵能征調幾十萬人的人手,而大丘鎮的人想建防核地下工程,也沒有足夠的勞力和技工。
機械洞第二有價值的,無疑就是那些機械設備了。
設備本身的確存在老舊破損等情況,但這是好與壞的問題,而不是有和無的問題。至少在大丘鎮,有能用銑床、車床的只此一處。
第三有價值的,是大約三噸柴油。
說多不多,說少也不算少,尤其是對個人而言。
關鍵是,他可以肯定,這柴油是土煉的,而不是來自遺跡挖掘。
有煉油廠、油田,這可是個好消息。
第四有價值的,是四噸多的煤。
品相一般,卻絕對是現煤,且勉強可以用作煉焦。
他腦袋里可是裝著一個百科大圖書館,有煤冶煉就能上,有油石化就能上,再加上‘俺尋思…’克服難關,這未來還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于是干勁十足。
我們工人有力量。
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同時充當挖機、叉車、吊車、粉碎機等等,超級大牲口。
沒明沒宿,看似勞累,實則只是工作時間長。
納米裝甲承擔了大部分發力需要。
而量腦切換,則保證了他不至于受‘笨苦’。
他有著最優解的勞作方案,還能保證隨時都能依據實際情況,對這方案的細節進行調整。
更高效,更省力。
這個時代一流的三十人施工團隊,整體效率都比不過他!
‘俺就是這么牛一人形機器,開森!’
成就感,滿足感……
周寧酷愛洗腦,包括對他自己,比如引導自己的價值取向,自我規劃任務并加以執行,設立階段性小目標,然后不停收獲成功……
與此同時,被他趕出機械洞的幸存者們,經過兩天的跋涉,抵達了高門莊。
高門莊并不是距離機械洞最近的村鎮,但只有在高門莊,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