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隼飛臨莫斯科,已經是當地時間的上午10時許。
應周寧的需要,特意調整成旋翼飛行。
這樣可以更好的俯瞰這座城市。
其實真說起來沒啥看頭,市政環衛早就停擺,幾場冬雪之后,整個莫斯科快能跟災難片中的景致媲美了。
然而周寧覺得此景不常有,有機會欣賞,那就看個夠,以免翌日回首,發現人生過的太匆匆,光顧著瞎幾把忙了。
保護傘分部的金字塔很醒目,夠大、頂部不容易積雪,有明顯的人活動的跡象,以及其款式風格更周遭的建筑和不搭,宛如社區中的巨大墳塋,異類感十足。
頂蓋滑開,游隼降落,周寧從機上下來,搭乘升降機到地下。
名家設計的月臺沒有變化,其他區域則截然相反。不過最突出的變化,是毛子明顯增多。
作為一處站點,地鐵重新通車已然實現,以交易為代表的互動自然而然開啟,并持續增長中。
比較受毛子們歡迎的,主要是生化系的藥品,以及維生素系列。
以現代科技,燈具模擬太陽光,地底種菜雖然不算難事,但成本是個問題,躲入地下靠救濟度日的大多數人買不起這類地棚蔬菜。
而生化制藥的難點,則在于原料和生產配套需求。
保護傘公司擺脫了傳統的生產方式,進而優勢得以體現。
只不過目前有兩大制約,令這種互動略顯尷尬。
一,產能。無論是聯邦那邊,還是莫斯科這邊,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保護傘目前的產能,只能說聊勝于無。
二,交易物。保護傘的高科技,以及自給自足的體系特色,使得對外力的依賴性非常低。
國家級勢力,起碼還能以稀有元素作為交易物,民眾就……
而且,周寧也不希望民眾為了收集一些尋常的資源,就冒著喪命又或將病毒帶回營地的巨大風險。
那樣做,無異于變相的吃人。
這其實也是在杰斐遜堡建立救助隊的另一個原因,賣不如送,浩劫下的幸存者已經是赤貧,再剝削他們,其實就是逼他們去死。
因此,在莫斯科這邊,具體的業務開展,跟杰斐遜堡相仿。
買賣主要針對的是有錢有實力的官方等勢力。
針對民眾,就是挑選招募本地人,成立救助隊。
這也是保護傘公司迅速被當地人接受的主要原因。
保護傘的業務,大部分都有安娜決策,美娜執行,倒也不需要周寧操什么閑心。
他只是走馬觀花的順路看看,便徑直前往秘密2號線的禁區。
到地頭一看,吧嗒嘴,心說:“還真就是個門?!?
原來,這個維列斯之門,并非傳統的立起來的門扉,而更像是西方的魔法陣。
它以巨大的石灰石巖臺為基底,鑲嵌了一種經過雕琢蝕刻的隕鐵礦石,進而鋪成一個放大的羅庚般的復雜圖案。
由于對其運轉邏輯并不理解,周寧便沒有撬取進行研究,而是小心翼翼的用儀器、對其成分結構進行反復現場分析,然后尋找同種材料。
最終,還是通過排查毛熊家的隕石相關資料,才找到了疑似同源的幾塊。
經零號基地的先進儀器分析,其成分中并沒有地球沒有的某種元素。而從結構角度看,需要在深地環境下,才有望自然形成。
零號基地那邊已經模仿打印了幾塊隕石。
并且為其與維列斯之門這邊相似的超凡環境。
事實證明,這種隕石本身,就可以看做是能量轉換設備。
就好比碳化鈣與水反應產生乙炔。
不同的是,這種隕石與超凡力量的互動,并不以損失自身成分為前提。它更像是人,吃飯、喝水、排泄,超凡力量就是排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