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7章受命于天,即壽永昌
紹天太上神武圣皇天帝。
朱以海聽到這尊號,都差點沒一個踉蹌摔跤。朱元璋立國稱帝后曾經(jīng)立下規(guī)矩,不封禪不受尊號不受祥瑞。
尊號是給皇帝生前的加尊,也稱徽號。唐宋之時,宰相率百官給皇帝上尊號,已經(jīng)蔚然成風(fēng),甚至最后演變成歌功頌德假大空的套話,甚至跟老太婆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
甚至一加再加,皇帝在位時多次上尊號,尊號長達(dá)十幾個字,還有死了幾十年后,都還給再加尊號的。
唐高祖李淵駕崩后貞觀群臣先上太武皇帝尊號,到高宗時改上尊號神堯皇帝,到了玄宗時又上神堯大圣大光孝皇帝。李世民駕崩,群臣上尊號文皇帝,高宗上元年間,又上尊號文武圣皇帝,天寶年間三上尊號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
武則天臨朝的時候,尊號圣母神皇,稱高宗李治為天皇,稱中宗應(yīng)天神龍皇帝。
唐玄宗在位時更是先后六次給自己加尊號,從開元神武四個字,加到了開元天地大寶圣文神武孝德證道皇帝十四個字。
而后來的唐宣宗更是一口氣加到十八個字,元圣至明成武獻(xiàn)文睿智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
尊號就是從唐朝皇帝們開始玩壞的。
朱元璋是很討厭這種假大空的尊號的,所以立規(guī)矩不封禪不受尊號不受祥瑞,就是不接受這種拍馬屁的奉承,也不許故意搞什么祥瑞,更不愿意去封禪泰山勞民傷財。
但是吧,朱元璋還是保留了死后謚號這一套的,所以大明的臣子們生前不給皇帝上尊號,但死了在其謚號上卻加一堆詞,就相當(dāng)于尊號謚號湊一起了。
朱元璋的謚號就是開天行道肇紀(jì)立極大圣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其實按舊例,這謚號里也就是高皇帝是謚,代表著他開國建基,至于前面那二十個字,純粹就相當(dāng)于尊號了。
在朱元璋以后的明朝諸帝,真正的謚號前則都是十六字。
反正都很長。
朱以海在位的時候,也是不上尊號上受祥瑞不封禪的,如今退位了,新皇和內(nèi)閣百官等要給他上尊號,他不愿意,但新皇他們堅持要上,最后朱以海勉強同意了。
但拒絕接受二十字尊號,最后用了十個字。
而他接受了尊號后,內(nèi)閣首輔文安之也率百官給新皇上了個尊號,承天恭文順德仁孝皇帝,尊號八個字。
新皇帝上前來扶朱以海。
朱以海也配合的伸出手去。
從昨晚子夜之時,朱弘甲便已經(jīng)正式由皇太子成為大明皇帝了。今天的登基大典,只是一個隆重的儀式。
也從昨晚子夜起,朱以海也便成為了太上皇。
不過此時新皇卻還是穿著皇太子的九毓九章冕服,為他準(zhǔn)備的十二毓十二章冕服,此時就擺在奉天大殿內(nèi),要由太上皇為他正式加冕,然后登基,坐上龍椅,南面稱帝,正式君臨天下。
朱以海的退位歸政詔書,就相當(dāng)于是新人的結(jié)婚證,登基儀式是大婚禮儀,只有完成了這禮儀后送入洞房,才算是真正的夫妻了。
新皇攙扶著太上皇的手邁入奉天大殿,無數(shù)王公勛戚文武百官外國使節(jié)等共同見證這一幕。
三十六歲多點的太上皇,雖然有些白發(fā),可看起來卻還仍然腰桿挺拔,身材魁梧健壯,實在讓人想不到在位僅九年,居然就要退位,尤其這還是他一手打下來的江山啊。
換成其它皇帝,就算躺病榻上一動不能動,可只要還有一口氣在,有一絲神智尚存,也是不會愿意主動交出權(quán)力退位的。
在他身邊的皇帝就如同是另一位太上皇,除了毓章不同,幾乎一樣。幾乎一樣的身高,一樣的身材,甚至連胡須樣式都如出一轍,只是更加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