吩咐他們務必要將幾人平安送到家里。
在離開前荀彧突然想起一件事,轉頭看著夏侯宇說到“子卿,這次回去后,因為我覺得《千字文》非常適合教授小孩子,所以將其給了族學,跟你交流太開心了,所以這件事我都忘了給你說。”
“無妨,本來我寫這個的目的就是為了給孩子們讀書啟蒙所用,也從來沒有過敝掃自珍的想法。你愿意幫我推廣,感激還來不及,怎么會怪罪于你。”聽到荀彧的話,夏侯宇并沒有感到生氣,反而十分的開心。
在得知夏侯宇不會為了這件事跟自己交惡后,荀彧也放下了一直以來提著的那顆心。
而在北海城內,現任北海相孔融正在拿著一篇文章看得津津有味,即使明月高懸也沒能阻擋他看書的心思。
而這卷書冊上赫然寫著《千字文》三字。
這正是荀彧留在族中的那份千字文的拓本。被族人以寶獻給了孔子世孫的孔融。
拿到書簡后,飽讀詩書的孔融很快就被這精彩的內容所吸引。在反復閱覽了好幾遍后他才從書中走了出來。
精讀完文章的他也不由為作者的文筆所震驚。仔細數下來這篇叫千字文的文章全文九百九十九字,沒有一個重復。而且每一段每一句都蘊含著道理。雖然不知道是哪位賢才所著,如果不是北海還在被黃巾余孽所侵擾,他都想自己親自前去跟這位能寫出如此文章的人好好深入交流一番。
“這篇文章從何而來!”捏了捏自己鼻梁,緩解了一下困頓之情,孔融問道獻寶的那人。
“稟相國,具體是誰所著不清楚,不過我是由潁川荀家的族學之中得來的。”對于孔融的問題,他也不敢隱瞞,畢竟能寫出這東西的人必然飽腹詩書,哪怕自己推一個不認識的人上去,但以孔融的學識,只需幾句交談,就能露出破綻,所以與其冒名頂替,還不如老老實實的說出來源。
聽到來人的話后,孔融閉上了雙眼,好一會兒才重新睜開“看來潁川荀家是出了個了不起的學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