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等徐州這邊的戰亂平息下來后,夏侯宇也回了那聊城,他們一家就可以大大方方的去北海避難。
卻沒想到因一場誤會,竟然最后到了這么個局面。
在這么多人的眼前,夏侯宇的聘禮都進了自家門,那么若是夏侯宇不犯大錯,那他就沒有了理由在將其退回。
并且經過這么一鬧,他也就在蔡琰嫁過去之前沒有了往那北海去的借口。
聽到蔡邕的話,蔡琰只是低著頭不吭聲,默默的拿著竹簡出神。
“你拿的是什么?給我看看!”蔡邕這才看到女兒手中的書卷,伸手拿了過來,上面赫然寫著三個字。
從那字跡來看,就是自己女兒的手筆。
“這就是你和那夏侯子卿的夫人這半年來弄的那個?”看到這三個字,蔡邕一下就明白了這書卷是什么東西。
雖然心里還有些生氣,但是在學問上蔡邕還是非常嚴謹的人。在開始翻閱書卷后,就整個人沉浸到了里面。
這一共有近四十篇,其中自己所了解的有其中三十篇,剩余的十篇有跟自己記憶中有差別的,也有完全沒有聽過的。
不過這些比起自己所知道的那三十篇也不相上下。這大約就是那夏侯家所收藏的不同的版本。
這個年代由于書籍皆是由人所謄抄,所以難免會有錯誤或者遺漏。所以即使博學如蔡邕也不敢說自己看完過當世的所有文章。
只要遣詞造句沒有問題,而且也附和這樂府詩的寫作方式,那么這些新內容加入進這里面后,對于樂府詩的研究和擴展也是有了更好的一種方向。
在蔡邕將這些內容都看完以后,他吐了口氣,這里面一共有三種字跡,其中一種是自己女兒的,另一種小巧玲瓏,應該是那夏侯宇的夫人的,最后還有一種,生的大氣磅礴,看過那的蔡邕明白這些就是那夏侯宇所寫。
以字觀人,在蔡邕看來,能寫出如此文章和字跡,必然不會是那心思歹毒之輩,這么一想那夏侯宇頓時在他心里也不是那么讓他討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