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種弓很滿意。主要在不影響射速和威力的情況下,整個弓的有效殺傷距離提高了三十步左右。
要知道兩軍對戰,那一邊射的遠,那一邊基本就有主動權。這三十步的距離代表什么,若是己方占據優勢高地,那么這三十步將會成為敵人的噩夢。
而若自己一方劣勢的時候,縮短了整整三十步的距離,也能為自己一方反擊對手帶來更多的希望。
像顏其和全旭兩人更是如此,兩人對于弓矢都非常嫻熟,所以對于夏侯宇這個改良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拿著自己的弓,就像后世的男孩拿到ps4那一刻的心情一樣,一天到晚弓不離身,那親熱的模樣,比抱媳婦還開心。
而城里的隊伍被夏侯宇分成三份,顏其統領大部分步兵總管聊城所有的防御事物。全旭則負責聊城內的五百騎兵。
然后夏侯宇在所有步兵中挑選了兩百人自己來進行訓練。
當然訓練肯定不是后世那些特種兵的訓練方式。這只隊伍的裝備為皮甲,武器為一面兩尺大小的圓盾,一桿長槍,五只投矛還有一只半米長的斧頭。
其中投矛和斧頭都可以進行中斷距離的投擲攻擊,而近戰則主要是長槍和盾牌。夏侯宇對這只隊伍的訓練要求跟其他不一樣。
他經常做的是讓這只隊伍全副武裝來到某個平原,然后讓全旭帶著騎兵對這只隊伍進行“圍剿”。
最開始的時候,僅僅是騎兵的沖陣,還沒到達面前,整只隊伍都被嚇得直接潰散。在重新集中后,夏侯宇才站出來對這一次的表現進行點評。
而在跟全旭的騎兵糾纏中,這只隊伍,從最開始的慌亂到找不到北,到最后全旭的騎兵還沒走到跟前,那矗立的長槍上的寒芒就隱隱的指了過去。
而在槍兵陣地后面空余的士卒會拿出標槍,根據前方對距離的呼喊而進行投射。
也得虧訓練的時候雙方的武器無論是弓矢還是投矛都是純木制品,而且還被要求弓箭不得射頭,這才在一次次的較量中沒有造成傷亡。
對于夏侯宇的這只步兵,最開始全旭是抱著看笑話的心來陪他訓練的。畢竟步兵除非有掩體,不然在平原之上,遇見騎兵的時候除了等死,別無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