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果在那種時候得到消息,自己這邊必定會匆忙撤軍。此時如果劉表的手下銜尾追殺過來,恐怕得付出比較大的代價,而且很有可能導致宛城再度易主。
在幾天前,當伊籍帶著劉表的書信和禮物來到袁紹面前后,伊籍先是講述了曹操南下的野心,然后所他曹操區(qū)區(qū)一宦官之后何德何能竟然敢坐上大將軍的位置,讓作為四世三公之后的袁紹屈居于他之下。
接著說曹操將天子接到手中后,常常以天子之命命令大家,而且還矯天子詔,來進攻各處。那駐守宛城的張繡本來與曹操素無冤仇,他竟然殺其人奪其嬸。
最后才說道希望兩家能聯(lián)合起來,對抗氣焰日益囂張的曹操。
至于方法嘛,曹操現(xiàn)在在進攻荊州,那么后背就暴露給了袁紹,所以伊籍懇請袁紹出兵匡扶漢室,一來打擊曹賊的囂張氣焰,二來將天子從曹賊的手中解救出來。
聽到伊籍的話后,袁紹心動了,在其離開后立刻叫來心腹謀士,商量期間的對策。
郭圖和審配認為這的確是個好時機,雖然在之前對于迎天子的想法不大,但是在看到曹操奪得天子后從中獲取的利益,這些人眼睛都紅了,此時有了奪取天子的機會,他們立刻鼓動袁紹興兵伐曹。
而另一邊的沮授田豐則堅決反對這個決意,他們告訴袁紹,且不說這伊籍從南方而來到這北邊需要多久,那曹操作為一個精明之人,怎么可能不知道他若是南下,這北方恐怕會出現(xiàn)問題。
就是袁紹現(xiàn)在內部也不適合跟曹操開戰(zhàn)。
原因有三,其一袁紹才將這據(jù)冀、青、并三州奪下,自己內部政局不穩(wěn),需要大量時間來穩(wěn)定自己所占這三州的局勢。
其二,北邊的公孫瓚和西南方向的張楊兩人一個于自己這邊有怨,另一個又交好曹操,若是不準備好對付這兩人的辦法,那么輕易出擊會遭受三方夾攻。
其三,那許縣有曹操大軍駐守,更是有其最信任的夏侯惇親自在城中,哪怕自己這邊突襲也很難快速拿下許縣,奪下天子,那么就極有可能遭到曹操回軍的攻擊。
那許縣在曹軍腹地,他可以輕易的從豫州和兗州調兵進行支援,但自己這邊如果僵持下來,無論是食物的補給還是軍隊的補充都會變成一道難題。
聽了沮授和田豐的這一席話,袁紹又開始糾結了,害怕自己出征不利,但看了曹操在奪下天子后獲取的好處他又舍不得輕易放棄這個有利的時機。所以他帶著希冀的目光看向郭圖,想讓他“說服”自己做出出兵的決定。
而郭圖也不負他的所望,只用了很短時間就一一將沮授的三個不能出兵的條件反駁掉了,他對眾人說道
“我軍這幾年年年征戰(zhàn)平定了冀州和青州幾乎九成的黑山賊和黃巾軍,治下拿個地方不為此拍手稱快,高升贊美主公賢德,豈有會因為大軍不在而輕易叛亂。
公孫瓚雖然與主公有怨,但其在大敗鞠義將軍后就狂妄自大,在那界水易河挖十余重戰(zhàn)壕,又在戰(zhàn)壕內堆筑高達五六丈的土丘,丘上又筑有營壘達十余丈,公孫瓚自居其中,疏遠賓客,早就已經(jīng)沒有了以前的豪氣。
而張楊雖然與曹操友好,但我們只需要讓并州刺史高干將軍率軍與其對峙,讓其不能發(fā)兵救曹就行了。
至于許縣的夏侯惇,他不過一逞著與曹操為血親關系,才得以上位,你看他從領軍以來,連連吃敗仗,他所管理的豫州可是連袁術都敢輕易入侵的地方。而我軍無論顏良文丑兩位上將軍,還是主公麾下其余大將,那個不是百戰(zhàn)百勝之人,怎么會怕那區(qū)區(qū)夏侯惇。
至于最后沮監(jiān)軍說那敵我兩軍距離的問題,我更認為這并不是問題,只要我們大軍南下,一舉拿下許縣,奪下獻帝,那么曹操即使有地勢之利,又能耐我何。”
聽完郭圖的話,袁紹連連點頭,臉上因為沮授的話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