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北面的全旭和徐晃,夏侯宇看來兩人都是久經善戰之人,而且無論是戰局把控還是對細節的操作都不需要之一個外人來指揮,所以就派人給他們去了消息,讓他們兩人自由發揮,只要記住注意安全,別中了敵人的招就行了。
作為跟著夏侯宇很久的老人,全旭知道他是放心自己,又躲懶不愿來前線。但徐晃就很震驚了,畢竟兩人見面的次數都屈指可數,雖然有另一人在這邊跟自己一同指揮,但夏侯宇竟然舍得如此信任自己,還給自己獨斷用兵的權利,這讓他怎么會沒有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感覺。
為了報答夏侯宇的“知遇之恩”,徐晃仔細的研究了青州的局勢,然后與全旭商量后,自己從臨原向臨淄進軍,而全旭則領一軍從臨原過泰山做出一副要進攻濟南的模樣。
得到全旭的答應后,兩邊開始行動起來。
很快,徐晃進攻臨淄的消息就傳到了袁潭的耳朵中,但是此時不但張燕帶三萬大軍再臨荏縣,逼得袁潭駐守平原不敢動彈。
而且全旭帶著八千將士從臨原出發后連戰連捷,一直打到濟南城下。讓手握一萬士卒的張郃無奈退守濟南城,不敢輕易去救援臨淄。
除開主動出擊的青州外,在其他地方,曹操大軍在到達邊關后就再一次停了下來,一副就準備住在兩邊的分界線上的模樣。
見到曹操如此無賴,袁紹氣急敗壞的下達進攻的命令。
但這也就恰好中了曹操的計劃。
曹操一方借著先到達的優勢,占據著地利,然后以逸待勞,抵抗著袁紹的進攻。
曹操發現雖然就整體實力而言,自己這邊士卒的戰斗能力要比對方低上一些,但是當自己作為優勢的防守方后,對面的這個優勢就蕩然無存。
而袁紹引以為豪的騎兵在大量的長弓手面前,根本無法發揮出自己應有的作用。而且曹操在從夏侯宇的親衛隊這里發現了標槍的妙用后給手下精銳步卒都配置了兩把防守時用來投擲,進攻時可以當武器的標槍。
袁紹的騎兵們在冒著箭雨沖了進來后,迎面而來的是高聳的防御工事和站在工事后面對近距離的他們投擲出來的一根根要命的標槍。
沒有準備的袁紹大軍在這遠程打擊下,吃了一個悶虧,在發現難以沖破曹操的防線后,留下幾百具尸體后,帶著一臉的不甘撤了回去。
在鄴城的袁紹聽到這全線傳來敗績的消息不由得噴出一口老血。至今他還覺得,曹操能有現在的實力,有一大半都是因為他的幫助。
結果接受自己幫助的小弟一躍成了新的老大,而且還把他這個原來的老大壓在身下哐哐哐幾個大嘴巴子抽到臉上。
這讓袁紹在感覺顏面無存的同時也怒斥自己養虎為患,竟然幫了曹操這個狼心狗肺的東西。
劉備這來到袁紹手下后日子并沒有太好過,或許是因為剛剛見面的時候被壓抑了太久的自己過度的展現了自己的才能,結果換來的不是袁紹的肯定,而是猜忌。
所以這次用兵的時候袁紹并沒有讓他出手,而是留在鄴城,帶在自己身邊。借口則是他劉備被朝廷宣布為叛逆,若是現在冒頭,不但讓曹操有了對自己動手的借口,而且還會影響他在北地的身份地位。
最后劉備只得無奈的接受現實,跟在對方身邊,安靜的看著袁紹和曹操的交手。
不過經過這幾次的見面后,他心中有些不安,比起有著雄心壯志而又愿意腳踏實地的曹操來說,袁紹的眼界太高了,世家門閥出生的他從一開始就看不到底層,也看不起自己這些從低到高摸爬滾打出來的泥腿子。
這讓他雖然得到了非常多世家的支持,但同樣,更多有著才華的青年卻在他這里找不到位置。
而且袁紹不必曹操,雖然說著廣收人才,但卻氣量不足,多端寡要,好謀無決。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