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黑臉神
大唐為什么以道教為國教?
真的僅僅只是因為李唐皇族為了其正統性,所以追認李耳為先祖的原因么?
其實不是,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道教本身。
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和“天人感應”的思想。
他的這套主張為當時漢朝的大一統局面的出現奠定了理論基礎。
也從實際上使得儒家學說成為封建社會的主要統治思想。
成就了儒家思想的“獨尊”地位。
然而隨著歷史的發展,儒家所宣揚的“天命”和“天人感應”的神學體系缺乏細密嚴謹的思辨性,越來越顯得粗陋和呆板。
兩漢之際佛教傳入中原,而且,佛教自傳入之時起就不斷地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的尤其是儒家的精髓,不斷地實現“本土化”!
與此同時,中原的道家在東漢時也正式形成。
到了南北朝時期,天下戰亂不斷,使得老百姓長期生活在黑暗和混亂之中,飽受戰火之苦!
渴望擺脫苦難的百姓在現實中找不到出路,就把精神寄托于號稱能讓人們長生不老、延年益壽、驅邪避禍的道教。
與此同時,佛教的因果報應、苦集滅諦等教義也正適合了當時底層百姓的悲觀心情。
這樣就使得佛教和道教空前繁榮。
此消彼長,缺乏細密嚴謹的思辨性的儒學越來越顯得呆板的發展,從而使儒學的“獨尊”地位發生動搖。
由此到前隋時形成了儒釋道三教鼎立的局面。
儒釋道為了爭奪主導地位不斷地爭斗。
而王通正是因為親眼領略了這種混亂的局面,這才提出了“三教可一”的主張。
但這在敬玄看來,根本就不可能實現,按照他一個“過來人”的身份來看,宗教只能游離于政治之外,否則后世中東那些國家,就是大唐未來的下場。
“你說家兄推倒自己的主張?笑話!你有何憑證?”
敬玄淡淡一笑,目光炯炯的迎上質問自己的王績:
“王舍人可還記得王師傅是怎樣闡述三教可一這門主張的?”
王績冷笑道:
“莫非你是在考較王某?既然如此,那請云中侯聽仔細了!”
王績說完,背著手走了幾步,似乎在回憶,然后才開口道:
“家兄說,史談善述九流,知其不可廢而知其各有弊也,安得長者之言哉?通其變,天下無弊法,執其方,天下無善教。故曰:存乎其人。安得圓機之士,與之共言九流哉!安得皇極之主,與之共敘九疇哉!”
話畢,王績又嘆道:
“可惜家兄生不逢時,沒有遇上陛下這位皇極之主,否則一定能施展胸中抱負!”
這話立刻得到了在場絕大多數人的贊同,這時候哪怕陛下不在,附和兩聲拍幾句馬屁又能怎么了?
有不要臉的,甚至還捏著袖子在眼角擦了擦并不存在的淚水…
既然為人臣子,自然也不能獨善其身,敬玄也接口道:
“王舍人說得是極,陛下的確稱得上是一位雄主,本侯也十分可惜王師傅未能在陛下麾下效力…不但如此…”
敬玄說到這里,話鋒突然一轉:
“不但如此,王師傅還說儒釋道三教各有利弊,所以他希望能夠出現“圓機之士”、“皇極之主”,以“共言九流”、“共敘九疇”,使各家能夠相互借鑒、融合吸收,取長補短吸收他家之長以“通其變”,這樣就可以使“天下無弊法”。”
敬玄這席話說得擲地有聲,而且細品之下理解十分通透,使得屋子里內的不少飽學之士紛紛點頭,他們現在開始真正相信敬玄的確是王通親手調教出來的弟子了。
敬玄見到眾人表情,也稍稍松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