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太后的意義
在酈寄站出身,以‘開戰非明智之舉’止住話題后,這場關于是否與匈奴開戰的軍議,便草草落下帷幕。
但所有人都知道,這場軍議,實際上并沒有結束,充其量,也就是‘暫停時間’。
——在匈奴人計劃逼迫漢室‘割土’的前提下,漢室,已經沒有了絲毫后退的余地!
但不后退,也并不意味著非要撕破臉;
甚至即便是撕破臉,也并不意味著直接開戰。
不出所有人意料,在宣告軍議暫時擱置之后,天子劉盈幾乎沒有一刻耽誤,便折身前往了長信宮后殿。
在那里,太后呂雉,早已恭候多時······
·
“說說看。”
“此難,緣何而來,何以至此,今,又當如何解之?”
后殿外,一處開闊的庭苑,呂雉悠然躺靠在清涼的石榻之上,不忘輕輕扇動著手中的笤扇,嘴上又似是隨意的發出一問。
此刻,劉盈面上卻已不見絲毫惱怒之色,方才還在長信正殿大發雷霆的少年天子,此刻卻活脫一副窩瓜表情。
方才長信正殿,劉盈,確實是怒了。
但劉盈怒的,并非是冒頓‘逼迫漢室放棄朝鮮半島’的計劃,亦或是身為漢天子的自己,繼母親呂雉之后再度被冒頓羞辱。
真正讓劉盈感到憤怒的,恰恰是今日之變,乃劉盈往時所種之因。
“往數日,兒臣苦思良久,于此變,亦已略有知解。”
“——吾漢家有此難,幾盡乃歲首元朔,兒臣未慎而審,隨性而冊封箕子之后為漢朝鮮君,以致吾漢家于不利之地。”
“若彼時,兒稍行慎重,于冊封朝鮮君之事三思而行,便可使宗廟社稷免遭此難。”
“然兒一時不查,任欲而封朝鮮君,使吾家落于‘自請為宗主,于藩屬非護佑不可’之地。”
“此,皆兒臣之罪也······”
語調滿是誠懇的道罪一聲,劉盈便滿是愧疚的朝呂雉一拱手,趁著弓腰行禮的功夫,暗自咬牙切齒起來。
——說來此事,也確實怪不得旁人,要怪,也只能怪劉盈自己。
歲首年初,諸韓使臣齊聚長安,所圖者,不外乎衛滿朝鮮鳩占鵲巢,亡箕子朝鮮一事。
但彼時,劉盈只想當然的將衛滿劃為‘臧荼余孽’,又本能的將箕子朝鮮視為漢室的外藩,甚至沒有經過太過深刻的思考,便一拍腦袋,給箕準封了個‘漢朝鮮君’。
當時,但凡劉盈能多想想此事,多琢磨琢磨此事的未來發展,就必然會料到:被長安朝堂的敵意嚇到之后,已經無路可走的衛滿,肯定會進一步加強與匈奴的聯絡。
別忘了。
——衛滿取代箕子朝鮮,建立衛滿朝鮮政權,就大概率是得到匈奴人授意,亦或是暗中配合!
在匈奴人的幫助下打下基本盤,又被漢室無情踢開,歸為‘余孽’,衛滿徹底倒向匈奴,自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只是當時,劉盈只想當然的以為:就東北那塊凍土,都被匈奴人嫌棄到用來流放曾經的草原霸主——東胡殘部,即鮮卑、烏恒兩部了,再怎么樣,匈奴單于庭也不會給予衛滿太大的支持。
但就目前的狀況來看,劉盈錯了。
而且是大錯特錯。
作為草原的新興霸主,匈奴人自然不會傻到派兵跨越烏恒山、鮮卑山,去幫助衛滿防御漢室的攻擊;
但這并不意味著匈奴不能以‘你要是不聽話,我直接打你’為威脅,逼迫漢室改變對衛滿的態度。
至于原因,也并不很難理解。
——衛滿朝鮮,對于匈奴,乃至于整個草原游牧文明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