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杰長吸一口氣,平息了下情緒,他問:“有沒有更簡單一點的堰壩,最簡單的。”
“堰壩有很多種,談不上什么最簡單。”
阿米爾又開始回憶:“我去也門其實主要是去看馬里卜的水利遺跡的,那可是《古蘭經》‘撒巴章’第六節中所提到過的‘阿利姆洪水’發生的地方,知道啥叫阿利姆嗎?”
這個阿拉伯話嘮完全沒有給羅杰回答的機會,他自顧自地說下去:“阿利姆就是谷間攔水壩的意思,阿利姆洪水就是壩垮了造成的災難。”
羅杰勉強插了個嘴:“是馬里卜人沒筑好壩嗎?”
“當然不是啦,是時間,時間能讓所有有形的東西化為虛無。”
阿拉伯人解釋道:“在馬里卜有幾十條河谷季節河由西向東沖刷成一條水道,從馬里卜高原流向艾茲納河谷。
總共有80多座水壩,離馬里卜城最近的也是最重要的水壩被稱為馬里卜水壩,用了600年。
當地人沒好好修繕,然后被一場洪水沖垮了。洪水過后,當地人重新加固了大壩,又用了500年。
后來因為戰亂,沒人修繕,就又垮了。然后廢墟就在那里等了500年,等我去看他們,呵呵。”
羅杰略過了這個厚臉皮的自吹,他提醒道:“你還沒回答我的問題呢。”
“啊,對,我剛才說到那里有80多個水壩。也沒全垮,還有些在用的。
大多都是土壩,這大概可以算簡單的壩了。
不需要太多技術,但很耗人工,所以也算不上簡單,人手不足的話累死也修不成的。”
羅杰如同黑夜里看到了一盞燈,他興奮地說:“人手我們有啊,仔細說說,土壩是啥樣的。”
阿米爾意興闌珊,他說:“土壩沒啥技術,有啥好說的,我和你講講馬里卜大壩的結構吧。它的壩體是從巴勒克山上開采下來的堅硬石塊,每個石塊都鑿成長方形,重達數噸,整齊地吻合在一起......”
“不不不,還請你繼續講土壩,你覺得這里可以用嗎?”
“土壩滲水。”
“滲水不要緊,外面還準備挖道溝呢。這里可以用嗎?”
“用是可以用,就是太耗人工。”
“我們有人,好多人。”
阿米爾看著男爵問:“你們準備了多少人?”
男爵開始撓頭。
羅杰插嘴:“別管他,和我說,你說說這里用土壩,怎么筑,尺寸有嗎?”
“對對,和他說,他做主,別管我。”男爵果斷放棄撓頭。
阿米爾詫異地看著兩人,緩緩點了點頭,他說:“如果筑土壩的話,就是用土石壘起來,按我剛才測算來看,頂上寬13pes,底下寬270pes,高13pes,兩道壩加起來長1350pes。”
羅杰開始心算,壩頂寬13pes算它4米,底寬270pes算它80米,高13pes算它4米,兩道壩加起來長1350pes算它400米,也就是67200立方米,一個人一天筑一個立方米,估計來750人,三個月差不多。
但他擔心“習慣”溜進來,于是他說:“五個山村,應該可以來750人,你算算看大概幾個月完工?不夠的話河邊村子也可以招人。”
阿米爾想了想說:“最好還是挖個地基,中間用粘土作芯防漏,外面用土石承壓。750人的話,三個月夠了。”
羅杰興奮了,他的估算里沒有“習慣”,希望的火焰在他心中熊熊燃燒。
他高興地說:“就土壩,就用土壩,這樣就行啦!”
“還有堰呢,光土壩擋不住直沖下來的洪水。”
阿米爾一句話把羅杰浸到了冬天的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