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現出一個人,一個男人,一個老男人,一個退休老男人,一把拐杖。
(注:英國作家蕾秋·喬伊的《一個人的朝圣》)。
羅杰看著腦海中的老年羅杰。
“你是誰?”
“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過路人,站在人群里一點也不出彩。我也不會麻煩任何人。”
他看他蹣跚地走在一條沒有盡頭的小路上。
和他一樣。
“你從哪兒來?”
“金斯布里奇。”
“你要去哪?”
“貝里克郡的圣伯納丁臨終關懷療養院。”
雜草纏腳。
周圍荒無人煙。
辨不清方向。
沒有歇腳、避雨、睡覺的茅屋。
和他一樣。
“為什么要去?”
“我收到老友奎妮的來信,得知她罹患癌癥即將離世,我想去看她。”
鞋子爛了,腳也破了,膝關節鉆心的疼。
和他一樣。
“從金斯布里奇到貝里克郡1000多公里,干嘛不坐火車,不坐飛機,干嘛非要走著去?”
“我不知道。
“在收到奎妮的來信后,震驚悲痛之余我給奎妮寫了一封回信。
“出門寄信時經過了一個又一個郵筒,我都沒停下來。
“仿佛一件什么事情開始了。
“雖然我還不確定到底是什么,但自己已經在做了。
“而且停不下來。
“沒有深思熟慮,也沒有理智思考。
“這個念頭一出現,我就決定了:徒步到貝里克郡的圣伯納丁臨終關懷療養院去看望老友。”
“你做不到的。”
羅杰覺得自己也做不到。
他永遠都到不了圣地亞哥。
甚至連盧戈都到不了。
“你每次都是這樣,一有人做一些你沒做過的事,你就忙不迭地說那是不可能做到的。”
“1000公里!
“你什么也沒準備,沒有帶充足的錢,沒有任何戶外裝備,
“沒有帶換洗的衣服,沒有結實耐磨的鞋子,沒有地圖,
“手機也落在家里,而且都沒有事先和自己的太太商量一下,
“一切都是那么倉促而不合時宜......”
“你一定要有信念,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一些事情。”
羅杰在崎嶇的山道上掙扎著,和泥濘抗爭著。
什么是信念?
他想,我是個現代人,一個有理智的現代人。
理智說:
什么圣徒,那都是騙人的。
什么朝圣,那就是自己折騰自己。
什么“一路上以接近赤裸的孤獨面對自我”。
什么“或許低頭步行的同時,心靈的疑惑與不安,也能就此消弭”。
什么“這是一場自我救贖和心靈洗滌的朝圣之旅”。
都是自己騙自己。
這是信念嗎?
這是傻。
真正有理智的人誰會這么做?
羅杰腦海里的老人還在孤獨地走著。
日曬雨淋,夜以繼日;
步履亂了,再也不清楚到底走了多遠;
雙手都變成了紫色,記不起是哪塊肌肉支配著哪只手;
就在覺得走不下去的時候又發現自己走錯了方向,不知道在哪個拐點拐錯了。
羅杰想,傻了,他傻了。
“只要我一天還在走,她一天就會活著”。
羅杰想,傻子,他是個傻子。
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