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的款式是馬其頓西弗斯短劍,劍長大約66厘米,劍身的形狀如同一片柳葉,從劍鍔往前越來越寬,在前三分之一的地方達到最寬,然后收窄,形成一個鋒利的劍尖。
羅杰知道,這種劍是亞歷山大大帝時期馬其頓騎兵常用的戰劍款式,源自公前1000年的凱爾特戰劍,極適于劈砍。
但現在很少有人用這種款式的劍了,相比諾曼劍、十字軍長劍、阿拉伯直劍,它太短了。
羅杰輕撫著劍身上如行云似流水、猶如絲綢織紋、光澤奪目似乎有魔性的花紋。
他想,恐怕這就是它鋒利無比的原因了。
但羅杰有點奇怪,一般掌握大馬士革刀獨特冶煉技術和鍛造方式的波斯工匠,在用來自古印度南部地區的烏茲鋼制造兵器的時候,都喜歡做成長彎刀的款式。
據說這樣的彎刀,每次都可以將山羊或綿羊輕而易舉地攔腰切斷,甚至傳聞,有人曾經一刀將一頭牛砍成兩段。
因為它的鋒利,戰斗中只要將刀前伸,靠著戰馬的沖力和手腕的力量,就可以將刀身砍入敵軍身體;
或是將刀身橫拉,憑著相對速度就可以在敵人身上造成可怕的傷口。
在這個時代,這種程度的傷口是致命的。
所以把這么好的鋼,用這么厲害的鍛造技術,打造成短劍的款式,其實是很浪費的。
這時候,亨克押著一個俘虜過來。
那個埃及俘虜自述道:“我是托勒密將軍的貼身侍從。”
羅杰把手中的短劍搭在對方肩膀上,那人害怕得渾身顫抖。
羅杰問道:“其他先遣部隊在哪里?”
“在,在后面,西面,離這里小半天路程。”
“還有多少人?”
“大,大概8000人。”
“他們知道我們了嗎?”
“應該知道了,將軍接到前面逃回來士兵的報警后,就派出了信使,要求后面的部隊加速趕來,和我們匯合。”
谷羅杰神色一凜,他吩咐道:“派斥候去西邊偵查。”
有親衛立刻下去傳令。
羅杰現在明白埃及先遣軍首領托勒密將軍為什么固守原地了。
顯然托勒密是在等后續部隊趕來匯合,以便集結力量發動對基督徒的攻擊,可惜他終究是慢了一步。
羅杰又問了一些軍事上的問題,那俘虜知無不言。
最后,羅杰滿意地收回劍。
他把劍橫在俘虜面前問:“這把劍什么來頭?”
俘虜松了口氣,他說:“這是托勒密將軍最喜歡的劍。
“據將軍平日里所說,這劍傳承自其祖先,曾經的埃及法老,托勒密一世。
“也就是亞歷山大大帝的遠征軍副統領托勒密將軍。
“當年,亞歷山大大帝在被他征服的波斯帝國首都巴比倫逝世之后,大帝手下的將軍們,分割了帝國的疆土。
“托勒密一世搶到了埃及,以及這把亞歷山大大帝的佩劍。
“這劍名為“征服者之劍’,又名‘斬斷命運之結的劍’。”
羅杰問道:“‘征服者之劍’我能理解,畢竟是亞歷山大大帝的佩劍,有資格叫這個名字。
“但是‘斬斷命運之結的劍’是什么意思?”
俘虜交代:“相傳亞歷山大大帝攻入阿拉伯半島,并占領了曾經輝煌一時的古代倫帝那王國的首都格爾迪奧恩。
“在那里有供奉天空之神宙斯的神殿,在神殿中擺放有一輛古老的戰車。
“在這輛戰車上,有當時十分著名的‘格爾迪奧斯繩結’,繩結極其復雜,無人能解開,根據傳說,解開繩結的人就是亞洲的統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