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言:本章內容摘自百度,與劇情無關,僅供歷史愛好者參考。)
約翰二世
約翰二世是一位虔誠且極富惻隱之心的君主,被稱為“美男子“(kalo?oannes)或“好人約翰“。在25年的統(tǒng)治生涯中,他與西方的神圣羅馬帝國締結了同盟,又在巴爾干擊敗了佩切涅格人、匈牙利人和塞爾維亞人。并且親自指揮龐大的攻勢來對抗小亞細亞的突厥人。約翰的行動扭轉了東線的戰(zhàn)略平衡,而且光復了大量小亞細亞半島為突厥人所侵占的拜占庭城鎮(zhèn)城市和堡壘。在東南方,他又設法控制了從門德雷斯河以西至奇里乞亞和塔爾蘇斯的所有道路,有力地展示了拜占庭皇帝在基督教世界中的領導者地位。約翰二世還成為了拜占庭與十字軍聯軍的領導者,并挺進***占據的敘利亞地區(qū),但十字軍的推諉使得約翰倍感失望。在約翰二世時期,拜占庭帝國人口重新恢復到了1000萬人左右。
不幸的是,相比于約翰的父親阿萊克修斯一世或他的兒子曼努埃爾一世,同時代或是略晚的史家對約翰二世的統(tǒng)治記述較少,尤其是內政方面。
外貌與性格
拉丁史學家威廉形容約翰二世不僅身材矮小而且相貌是不尋常得丑陋。他的眼睛、頭發(fā)、皮膚都黑得像是一個摩爾人。盡管如此,他卻被世人稱為“好人“與“美男子“。他的外號的來源可能不是因為他的外貌而是因為他的性格。約翰像他的父母一樣極為虔誠。而且他對于自己的家庭成員的言行都加以嚴格管教。他的每頓餐食都非常的簡樸,而且他還經常在演講中訓斥那些生活奢靡的朝臣們。他的演講風格嚴肅卻又不乏幽默風趣的巧妙辯駁。對于他的孩子們他是一位慈愛的父親,而且給他的孩子們制定了很高的標準。但對于他的妻子他是一位忠實的丈夫。盡管他的個人生活非常簡樸,但他認為推崇華麗的儀式有利于彰顯帝國的強盛。這些舉措使得他受到了他的臣民極高的尊重。
約翰當時曾因他的虔誠與和善而聞名,在那個殘忍的時代中他被認為是一位仁慈的統(tǒng)治者。他因他從不處死或致殘任何人而馳名。他還慷慨的投入到慈善事業(yè)中。因此被稱作是拜占庭的小馬可·奧勒留(羅馬帝國五賢帝之一)。受他的高尚的品格與宗教虔誠的影響,禮儀儀式在他的時代獲得了巨大的發(fā)展。透過他數次指揮軍隊保衛(wèi)帝國的表現來看,他在戰(zhàn)斗中可以表現出了他極高的自制力與勇氣,在戰(zhàn)場上是一位十分杰出的軍事家。
繼承皇位
約翰二世于1092年9月1日被父親阿萊克修斯一世加冕為共治皇帝來鞏固繼承權。雖然阿萊克修斯一世希望由約翰繼承皇位,但皇后伊琳娜則更希望由他們的長女安娜·科穆寧娜和其丈夫小尼基弗魯斯·布里恩尼奧斯(nikephoros&ns&nunger)來繼位。阿萊克修斯為了避免伊琳娜的責備而掩飾了自己的選擇,因為皇后認為小尼基弗魯斯應該繼位。1118年8月15日當阿萊克修斯在mangana修道院里奄奄一息之時,約翰帶著他信任的親屬與他的弟弟副皇帝(ser)伊薩克·科穆寧偷偷前往修道院,并從他垂死的父親那里獲得了皇帝圖章之戒。隨后他一邊舉著手接受支持他的市民們的擁戴一邊騎著馬前往大皇宮。而伊琳娜聽說這件事后感到非常吃驚,她既不能說服他的兒子放棄,也無法勸說小尼基弗魯斯反叛。盡管宮廷衛(wèi)隊最初在沒有約翰父親的旨意的證據下拒絕承認約翰,但新皇帝卻在暴民們的擁戴下闖入了皇宮。
阿萊克修斯一世隨后就在當晚駕崩。盡管他的母親極力勸說,但是因為約翰對權力的控制非常虛弱,所以他始終拒絕參加父皇的葬禮。在幾天內他的地位就逐漸穩(wěn)固了。然而,約翰登基還未滿一年,約翰二世發(fā)現了一個旨在讓他下臺的陰謀,證據直指他的母親和姐姐。由于安娜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