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七點,冷清的街道開始熱鬧起來,對于無數人而言,這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周五,九月最后的一個交易日。接下來人們即將迎來十月的第一個周末。
對于華爾街的基金經理們來說,接下來他們起碼可以選擇自己的方式好好輕松一天。當然,那也是五點之后的事了。畢竟每個交易日都跟打仗沒什么差別。
一般而言大多數的華爾街精英們工作日的一天都是從研究各種財經資訊開始的,只不過大家獲取信息的渠道不同。當然大都是通過萬能的網絡來獲得資訊。
傳統的報紙依然有人訂購,但在面對分秒必爭的市場,沒人會將自己的籌碼壓在如遲暮老人般動作緩慢的紙媒上。當然為了適應新時代,幾乎所有的報業集團都推出了自家旗下報紙品牌的官網。
這其中最受華爾街歡迎的自然還是《華爾街日報》,這家1889年創刊的報紙冷眼旁觀過華爾街的發展跟輝煌。
到了新時代《華爾街日報》雖然已經不是許多基金經理資訊的第一來源,但卻依然是大家每天必上的網站。
因為只要自己的競爭對手還在看,那么其他人就必須得看,金融市場上,遺漏任何一個當時看起來不起眼的小資訊,都可能影響到他們的判斷并帶來巨大的損失。
就這樣,寧為以一個攪局者的身份出現在了無數金融巨鱷的面前。
華夏的天才少年發了一篇微博公開diss元宇宙概念?華爾街日報瘋了嗎?一個華夏人的意見也值得放在頭版位置?等等,這個寧為就是在最近一次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被許多科學家推崇備至的大數據超級壓縮理論的提出者?
其實這條消息并不算什么大事情,科學界對各種新技術有爭議從來都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但這篇報道順便還截取許多知名大學教授對元宇宙概念的負面評價,這就很有意思了。
尤其是許多對元宇宙技術賦予極大信心那些科學家們竟然要用的是一個并不看好這項技術發展前景的華夏少年的理論?
真的,毫不夸張的說,早上八點,距離股市開盤集中競價還有一小時十五分的時候,無數押注科技板塊的基金經理跟投資者們將這篇文章反復看了好幾遍,包括寧為那篇直接用英文寫的微博更是看了許多遍。甚至還有人直接登陸了華夏網站在微博上找到了原始的版本研究。更有人直接一個電話打到了華夏,開始詢問情況。
于是華夏依然被頂在熱搜上的話題順利在華爾街生根發芽。
到了八點半,許多人的電話開始密集的響起。而此時伯尼·庫欣也已經趕到了自己的工位前,等待著消息在各個層面慢慢發酵。
八點四十,他的老板菲利克斯·霍奇森親自沖到了他的工位前,死死的盯著他問道:“伯尼,別告訴你不知道今天華爾街日報上頭版的消息。告訴我,這是你導演的嗎?”
“天吶,怎么可能,霍奇森先生,您覺得我能跟一個遠在華夏的天才科學家聯系在一起嗎?如果您剛剛花十分鐘研究過他的履歷就知道,那位寧為博士可沒有任何留學經歷,他只是參加過兩次世界計算機會議,一次在華盛頓,另一次在蒙特利爾,而他在參加會議的時候,我都在這座大樓里盯著屏幕。”
伯尼·庫欣攤了攤手,無辜的說了句,但隨后又目光炯炯的看著菲利克斯·霍奇森說道:“但有一點我很確認,元宇宙這個概念太超前了,正如我昨天跟您匯報的那樣,我可是麻省理工畢業的,我咨詢了許多曾經的教授,很少有人真正看好這個概念能在十年內完成,除非有科學上有重大的技術突破,否則一些基本問題根本無法解決!這是科學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科學!”
“當然正如我昨天說的那樣,最終這個泡沫肯定會被人戳破的,但他們會等做好局再親手戳破這個泡沫,如果我們等到那個時候在布局就晚了,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