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得知這個消息后,此時會是什么想法?”
排在這個問題下方首位,且點贊、評論等等綜合數據排名第一的回答照例屬于非專業抖機靈式的回答。
“非行業相關,不請自來。其他友商得知這個消息后什么想法我不太清楚,對整個手機行業帶來何種影響我也不關心,但我猜現在蒂姆·庫克的電話已經被徹底打爆了,而且以我對所謂上流社會大佬們的理解,指不準這位蘋果ceo的祖宗十八代都正在被友商大佬們用優美的英國話深情問候著?!?
……
很多時候這種非專業的回答卻直接點出了現實。
是的,已經坐在美國加州庫比蒂諾市內plepark辦公室內的蒂姆·庫克的確正在接受著各種電話輪番轟炸。
不過在電話內還真沒什么人直接爆粗口的,掛了電話之后便不知道了,但是誰會理會呢?
壓力自然還是有的,但以蘋果的體量其實已經可以不太計較一些壓力。分散式的股權讓蘋果影響力更為廣闊,比如蘋果第一大機構股東先鋒領航集團的許多判斷甚至能影響到美聯儲對發布政策的決策。
當然外來的壓力能抗,來自于內部的壓力才是最讓人頭疼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會贊成這一筆交易,雖然蒂姆·庫克靠著這些年保持蘋果利潤的持續增長,公司領導者的位置坐得穩穩當當,即便外界許多人質疑他的能力不如蘋果創始人喬布斯,但在股東們看來,思想、行事偏執的喬布斯顯然并沒有善于創造利潤的蒂姆·庫克可愛。
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利潤才是硬道理。
所以不管華爾街一幫分析師如何天天diss蒂姆·庫克的能力,質疑蘋果在失去喬布斯之后,已經喪失了創新能力等等,但每個財季蘋果發布的財報總能狠狠的打那幫分析師的臉。而對于股東而言,除了蘋果一直上漲的估值讓他們賺得盆滿缽滿外,每年還有四次不菲的現金分紅,更激發了他們對蒂姆·庫克的喜愛之情。
真的,如果把相互之間的怨念認真梳理,就會發現其中的邏輯跟某名人寫的言情小說如出一轍。
“蒂姆無能,蘋果已經失去創新能力?!?
“但能賺錢?。 ?
“蘋果創新就是在擠牙膏!”
“但能賺錢??!”
“蘋果新品讓人失望,產品升級毫無亮點!”
“但能賺錢啊!”
“蘋果走性價比路線?它要完了!”
“但更賺錢啊!”
……
真的,年年被罵,還年年大賺特賺,且高額的利潤率讓無數友商既羨慕又嫉妒。
這才是蒂姆·庫克能在后喬布斯時代坐穩蘋果公司ceo位置的基礎。十多年了,沒人能在這個位置上向蒂姆·庫克發起挑戰,甚至蘋果的股東們主動要求要為他購買私人飛機,飛機保養、維護、停放費用跟航班組成員的工資都由公司來出,蒂姆·庫克只負責使用,因為要為這位ceo節省時間跟精力來為公司賺錢。
但這次決定卻讓內部股東的意見產生了分裂,畢竟為自家又是產業扶植一個強力的競爭對手出來,真的還能延續老蒂姆賺錢王者的神話么?
所以被電話騷擾的蒂姆·庫克再次臨時召開了一個重要的股東大會,開局一張圖跟一句話,然后憑借他的威望,用三十分鐘說服了幾乎所有蘋果有分量的大股東們。
配圖是一輛非常亮眼的車,流線型的車身配上雙天窗設計,高強度結構,跟給出的超長里程數據,以及介紹中高度智能化的總控臺跟讓人眼睛一亮l4級智能駕駛系統,足以引爆所有股東的眼球。
一句話也很簡單:“他們得到的是現在,而我們贏取的是未來!”
做完這些之后,這張圖被截取后放到蘋果的官網上。官網上的圖自然是沒有各種數據支撐的,就是一輛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