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今天新聞那兩分鐘的內容,是真的會影響到他們未來的飯碗,甚至已經影響到了許多人未來的飯碗。高科技行業一款新技術的革新,可不止是那一條新聞那么簡單,更不是網絡上被熱議那么簡單,而是代表著一個行業將迎來重新洗牌,甚至可能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更迭。
華夏央視新聞報道這條消息的時候,正是大洋彼岸朝陽升起的時候,當華夏網絡對于三維硅通管芯片技術展開廣泛討論的時候,也正是硅谷那些大型科技公司那些大佬們上班的時候。
當他們坐在辦公桌前時,面前的報告都是同一個消息。
三維硅通管芯片?硅碳異構?d架構?華夏前沿智能科技研發中心?
真的,太突然了!沒有一絲絲防備。
看到這些消息的時候大佬們的感覺大概是——昨天晚上到底特么睡了多久?怎么有種穿越時空到了未來的感覺?
很快,昨晚華夏央視新聞聯播那短短兩分鐘內容開始被一眾大佬們反復仔細觀看,當然配文是由最專業的翻譯,將每一個詞都翻譯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保證這些大佬們不會錯過半點細節。
荒謬的感覺更甚了……
真的,在這個時代,革命性的新技術、新材料,真的已經很難悄無聲息的出現了。當數以萬計的聰明人幾乎將一個方向做到極致,任何對整個體系的微小改動,其實都是更多的聰明人一起為這一方向奮斗努力的結果。
在這一過程中,會有許多論文問世,會有許多驚人的發現會引人注意,會有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消息,讓人做足心里建設,在這一過程中,還會牽引著世界資本金融市場的注意力,在一大批金融大鱷的操作下,相關概念股利好、利空輪番上演,一個新概念不把韭菜洗上幾回,那都不好意思說這是萬億規模的產業。
但這一次什么都沒有,就很突然的,成果都出來了。
注意,是成果!華夏央媒的用詞,不是什么試驗成功,而是直接把芯片造出來了,各項性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雖然許多大佬都很懷疑這個消息的真實性,但那畢竟是華夏央媒,如果真沒點什么把握,大概率不會在每天半小時的新聞節目上直接播出來。
最重要的是又牽扯到那個似乎掌握著化腐朽為神奇的年輕人的名字——寧為!真的,牽涉到這個名字又讓這條消息的真實性,多了幾分。
毫不夸張的說,這“寧為”兩個字快成了西方科技圈大佬們的噩夢了。
一幫大佬還在為湍流算法、為三月智能平臺頭疼萬分的時候,這小子又開始搞半導體、搞材料、搞芯片了?不對,這特么是在搞心態啊!
短暫的懵逼之后,這些大企業也開始飛快的反應了過來。當前最重要的自然還是能拿到成品做分析,確認這個消息的真實性。很快,一道道命令跨國萬里重洋,傳遞到了華夏這邊。
作為擁有世界六分之一人口,且消費力極強的龐大市場,這些大型公司大都在華夏有自己的分公司、研發機構跟負責大華夏區域的高管,這些事情也只能交給在華夏的這些人去做。
第二步就是涉及到芯片的相關公司開始自查各自的專利庫,有沒有關于三維硅通管技術的研究資料、專利、核心基礎專利等等。
為什么國外的公司更有動力投入大筆的利潤到研發領域?還不是這些大佬們早早嘗到了掌控規則,并躺在專利上吃飯的好處?只要把專利壁壘做得足夠扎實,光靠專利對外授權,躺在家里每年能賺個幾百上千億的,那不香嗎?
不止如此,如果哪家公司不長眼,威脅到自家的生意了,還能直接通過切斷專利授權,砍斷這公司未來的發展。保證自家在產業內的領袖地位不動搖,為此花多少錢都是值得的。
最好全世界相關領域的公司都得看他們的臉色吃飯,通過這種方式永久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