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物理學家提出的,并被命名為不等式。
當然,別看這個不等式非常簡單,如果以現在人們對量子力學的理解,要將這個不等式說清楚,并形成一篇論文的話,大概需要上千頁的內容。
對于寧為來說,他只是在用一個數學家的目光審視這個不等式,并通過一些數學上的邏輯判斷,他應該從哪里著手分析這個不等式,并想辦法解決掉。
然后腦海里再次浮現出量子物理。
嗯,挺好,說起來寧為對量子物理是有基本了解的,這些了解得益于他在江大的時候去圖書館租了一本量子物理發展史...并在大腦里出現過一次頭腦風暴,像是以旁觀者的身份經歷了宇宙的變遷,看到了微觀層面宏偉而神奇的景色。
不過寧為覺得自己的直覺很有道理,事實上微觀層面其實是很有意思的。比如曾經科學家認為已經不可分的原子,經過科學發展尤其是觀察微觀層面的設備進步,才知道原來原子并不是粒子的最小單位,原子還包含原子核跟核外電子,同時原子核又是由質子跟中子構成。
當那時的科學家認為質子是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時,大型粒子對撞機出現了,發現原來質子也是可以再分的,由夸克跟膠子組成。
當這些概念出現在寧為的腦海他已經腦補出了微觀世界粒子的運動圖,如果從人類的角度來看,粒子的運動軌跡是無法完全確定的,只能用概率來表達,但也許在微觀層面,讓將時間減慢,減慢,再減慢,減慢到普朗克時間為單位來觀察,那個時候微觀世界呈現出的動態畫面會不會跟現在人類觀察宇宙差不多呢?
門外漢的臆想持續了大概三秒鐘,寧為便開口對百無聊賴的在電腦屏幕上賣萌的三月說道:"幫我整理出一套公認量子力學的知識體系,最初學習需要看哪些書,再到各個分支研究的理論叢書,再到最前沿的有價值的論文,都幫我整理出來,看來我需要重新學習一遍了。"
整理資料這一塊無疑是三月最擅長的方向,這一點寧為都要自愧不如。
這得感謝雖然說具體研究出來的技術大家都藏得很深,但在世界物理學起碼在理論上還能保持著互通,當然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理論方面的進步本就需要科學家們思維的碰撞,當然更重要的是,很多理論的提出在沒有經過驗證之前,連對錯都沒法判斷,需要大家集思廣益來研究,自然也沒那個必要藏著掖著。
當然理論一旦聯系到實踐并出了成果之后,那一般就會成為不傳之秘了,尤其是在物理學上,一般來說研究應用的物理學家比大多數研究理論的手頭要寬裕,因為應用還是比較容易出成果的;而針對理論研究的科學家來說,人生軌跡直接就是0跟1的區別,絕大多數的理論物理學家是0,一輩子默默的奉獻,甚至到死都沒幾個人知道他們的名字,只有極少數的人能成為哪個1,直接名留千史,甚至用他們的名字作為計量單位。
當然,并不是說那些0沒有意義,事實上許多時候那些0的研究給1們鋪平了道路,或者啟發了他們的靈感。這也是理論物理學界其實容不下太多人的原因,吃天賦太狠了...
尤其是物理的學習還存在其特殊性,那就是要想入門太容易了,尤其是高中物理學起來還特別有意思,很容易便能讓人入坑。比如學習了高中物理了解了一些基本數學知識之后,就能很輕松的明白為什么以同樣速度運行的大貨車就是比小汽車更難被剎停,也能很輕松的掌握為什么一個燈可以用兩個開關來進行控制。
更別提初高中時代的物理知識還涉及到許多有趣的實驗,只要了解其中的原理,花費點小心思做出來,無異于自己手動做出的小玩具,還是那種很奇妙且反直覺的東西,很容易變讓人沉溺于探索這些新奇的領域,比如初、高中時去的科學館,就有許多利用簡單物理知識制備,但特別奇特的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