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算法設計過程的孩子們才知道他們中間遇到過多少難題,遞歸無限循環、定義最優值報錯、明明設定好了收斂條件卻始終無法收斂,或者無法收斂到最佳位置……
林林總總,高級的、低級的所有各種難題都碰到過,無法可想的時候,一幫人就開始磨教授們,然后發現,找寧導才是最快捷正確的打開方式,不管多麻煩的問題,從來都是第二天就能得到反饋建議,然后照著建議的方向去思考,一般三天內就能把問題給解決了。
于是寧為在寧社這幫孩子心中也有個外號“寧算百”。翻譯過來就是算法屆的百科全書。
所以對于那些在網絡上敢于質疑寧為的,陳典誠只覺得這幫人當真是無知者無畏。這就好像如果兩個人智商差距達到20以上,互相都看對方像傻逼是一個道理,學問還沒達到那個層次的人,最多只是在新聞上看到某個人的成就,覺得這人很厲害,但根本不懂這人究竟厲害在哪兒。
但寧班的孩子太懂了,自然而然的寧為便也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中,牢固了他在這幫孩子心中偶像的位置。
尤其是對于考過B卷的孩子來說,平日表現得和藹可親的寧導也是可以搖身一變成為他們心中的夢魘,除了尊敬之外,還多了幾分畏懼。
太難了……
尤其是第一次《人工智能與數學分析》這門課在期末時考B卷時寧為說得那番話。
“鑒于你們平時學習表現出的態度,本次期末考試直接使用B卷,能拿九十分,我就愿意放縱你們平時那些小驕傲。如果連九十分都拿不到,請自覺收起你們那些小驕傲,不要因為做出了一個算法就沾沾自喜,覺得自己天下第一!”
真的,陳典誠當時坐在考場上時還很不服氣的,畢竟這門課他自覺掌握得不錯,還有實踐經驗,90分那是太小看人了,但等看到卷子,便徹底讓他無語了。
總計就十道大題,每道題十分。題目怎么說呢,也不能說是為了難而難,真要說起來全是人工智能相關算法設計中的一些解決思路,但又非常刁鉆,怎么說呢?陳典誠還清楚記得當時的感覺,每道題初看,似乎沒什么難的,但真的開始深入思考,去解決問題的時候又會發現,自己大腦似乎太簡單了……
最后那次考試陳典誠依然拿了全班第一,可惜只有71分,而班上的最低分只有16分,據說這還是寧導手下留情,只要寫出了思路過程,每道題都給了1、2分的情況下,畢竟個位數的分數,太打擊人。
如果只是題目出得難也就罷了。
關鍵是,寧為還在考完之后,直接每道題給了大家三種解決思路,而且每種思路其實都能跟他們在課本上學習過的內容聯系上。
寧為的種種行徑,便引發了現在的后果。只要寧導不在,這幫小天才各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寧導出現,那能表現得比剛出生的小奶貓還要老實。寧導如果在微信群里發脾氣,一幫小家伙大概連續幾天在研究中心都會表現得小心翼翼,連大氣都不敢喘。
像陳典誠今天這走路姿勢,就說明最近寧導最近心情比較好,起碼沒沖自己的學生發過脾氣。
“誒,計師兄,寧導在不在辦公室啊?”
穿過走廊,剛走進寧班的專屬院子,陳典誠便看到計明志正夾著本書,低著頭朝外走去。
“寧導還沒回呢,說是CPU到了攻堅階段了,馬上就要開始第二次流片,寧導去實驗室那邊做分析去了。”
“哦,對了,計師兄,你這是要去哪啊?”
“今天余導有個講座,關于導彈信息化向智能化跨越階段技術分析的,我得去聽聽。”
“哦,余導?是不是上次來寧班宣講的那位余興偉啊?”
“是啊,不過上次你沒在吧?好像被寧導帶去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