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的性格到是學到了精髓!這也就是孩子們的成就還沒到你那個地步,真到了那還得了?做老師的要恩威并施,你也別總是護短!這一天天的”
“放心吧,田導(dǎo),我一定問清楚,然后把這事處理妥當了!”
說完,寧為掛了田言真的電話,不過他也沒急吼吼的去找陳典誠,而是先放下論文,把三月叫了出來,讓它先把整件事的前因后果,網(wǎng)絡(luò)反響按照時間線梳理了一遍,對整件事做個大概了解。
這里就能體現(xiàn)出科學家的嚴謹性了。
不管事情有多大,不管上頭多口氣多強硬,先得把事情了解清楚再說,不會急著到底發(fā)生了什么都還沒搞清楚,就先把學生叫來罵一通。
當然這大概也跟寧為的性格有關(guān),起碼再他看來,田導(dǎo)沒有直接跑來辦公室找他,就說明事情不算太大,在可控范圍之內(nèi)。畢竟一幫孩子能惹出什么大事呢?
等他三月非常詳細的將前因后果都給梳理一番后,寧為突然覺得有些不知道說什么好。
太特么內(nèi)行了!
而且還真有點他的風范。
起碼這幫小子知道自己這邊其實沒什么辦法拿那些媒體人怎么樣,所以干脆玩了一出迂回戰(zhàn)術(shù)。
怎么說呢,這個二選一,寧為就覺得挺好,必須點贊!畢竟一家家的找媒體麻煩,費心費力不說,發(fā)個律師函的什么,搞個公益官司什么的也不能傷筋動骨,但是直接干平臺就屬于抓住重點了。
只要把平臺搞定了,還真就相當于把這幫人飯碗給砸了!
先不說一幫無良的自媒體人,除了這些網(wǎng)絡(luò)平臺之外,根本沒有其他發(fā)聲渠道,就算一些傳統(tǒng)媒體轉(zhuǎn)做的新媒體,那些亂七八糟的言論真就只發(fā)表在報紙上,有人看算他輸!
尤其是許多他看了都生氣的新聞,真的印在報紙上,他就敢告到對面傾家蕩產(chǎn)。
有那么一瞬間,寧為甚至想把陳典誠叫來狠狠的表揚一通。不愧是他的學生,搞事不怕?lián)p失這點,隨他。
只是想到田導(dǎo)的那通電話
揮退了三月,坐在辦公桌前想了三分鐘后,寧為這才拿起手機打通了陳典誠的電話。
燕北大學,智華樓三層,313教室里,陳典誠正在組織寧社的骨干成員開會。
雖然事態(tài)發(fā)酵得很大,網(wǎng)上方向劇烈,且并沒有出乎大家的意料。甚至作為這一大事件的參與者,所有人都很興奮。雖然說網(wǎng)上罵聲很多,不管是扮理中客的罵聲,還是一些明顯就是媒體人的罵聲,對這幫小家伙都沒什么影響,甚至讓他們斗志更加昂揚。
用陳典誠的話說,被罵說明什么?說明他們這一步走一對了,一幫無良媒體人是真著急了,他們是真怕自己的飯碗被砸了!
至于真正有操守的那些媒體人肯定不會罵他們,之所以從新媒體挺他們的人很少,正說明了有操守的優(yōu)質(zhì)媒體人很稀缺,也許他們還在觀望而已。
于是得出結(jié)論,罵聲越大,說明無良媒體人越多,并證明了他們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所以這件事必須堅持下去!可以說這個論證過程非常有理有據(jù)。
此時陳典誠就在做戰(zhàn)術(shù)部署,技術(shù)上要怎么做?如何保證能順利的刪掉自己,不留殘留,下次如果還有平臺不識相,如何在不需要更新的情況下,更方便快捷的來讓大眾二選一
就在這時,電話響了
陳典誠瞟了電話一眼,然后熱情洋溢的說道:“寧導(dǎo)的電話,寧導(dǎo)知道情況,要表揚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