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幾眼后就把報紙放到一旁。
安馳泰在商店里搜集到一些吃食,找了個僻靜的地方迅速解決戰斗。吃飯的時候他也始終保持輕聲,一雙眼睛機警的掃視著四周像是深怕那里冒出來一頭喪尸。
這種朝不保夕,隨時可能遭遇危機的緊迫感。
上一次體會到已經是28年前的故事了。
吃著干涉的苦面包,過去的點滴仿佛也浮現在了眼前。
………………
那是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的故事。
90年代初期亞洲經濟還處于黃金時期。
而韓國在90年代除了經濟上達到巔峰,還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通過了一項國家政策名叫“不流血的戰斗”,意指通過經濟手段不斷對北朝鮮施加影響,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地。
安馳泰的父母就是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逃到了南朝,但很不幸的是他們來到的那一年剛好是1997年底,一個白色的冬天。
1997年爆發的金融危機,讓整個亞洲陷入了困境。
對于南朝鮮人而言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金融噩夢,但對于安馳泰父母而言這里更像是活生生的地獄。
他們冒著巨大的風險來到這里不僅沒有過上想象中的生活,還因為他們脫北者的身份遭到了當地人的排擠。
當初政府承諾過的提供工作和居住地都被喊停了,政府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硬著陸在瘋狂砍掉各種預算,截停各種不必要的資金流動,拼了命的想要堵住那個金融黑洞——結果就是韓國丟掉了最輝煌的發展期,差點從此一蹶不振。
對于他們這些人的優待政策不用說那肯定是名存實亡了,連帶當時4232名脫北者都被韓國政府當成了“負面資產”丟出去自生自滅。
其中一部分人融入了當地的極道組織成了犯罪分子,還有些是跑到了臺灣,日本等國估計情況好不了多少,但更多的是類似安馳泰家庭這樣選擇留下來,當家男人默默找個工作打算重新開始的。
其實,如果認真的展開來說安馳泰家的故事都能拍成一部電影了,但簡單來說就是一家人因為脫北者的身份遭到當地人歧視,父親干著最苦最累的臟活拿著最少的錢。
在安馳泰的記憶里父親是個……很別扭的男人,沉默寡言,不會說話,埋頭干活被人嘲笑都不反駁的老實人。
安馳泰記憶最深的是自己嘴饞在商店偷了一顆糖果,被父親發現后——那個一向沉默寡言不外泄自己感情的男人,爆發出前所未有的怒火把自己狠狠打了一頓,他怒罵著將自己抓了起來用樹枝惡狠狠的抽打著,他一邊打一邊罵,但更多的是在教育自己。
“馳泰啊我再苦再累都能忍受,但我不希望你走上歪路,如果要怪的話就怪我這個父親沒本事,帶著你和母親妹妹受苦了。”
父親帶著自己去店家那里道歉,遭到一番冷嘲熱諷,即使付了錢那個婦人嘴巴也沒停過。只有父親一直在那里不停的道歉,將糖果的錢遞了過去后才狼狽的逃了出來。
在回家的道路上,父親一直在說男人就該承擔起責任,他不怪自己的兒子因為一時嘴饞犯下的錯,只是希望他能明白人一旦走錯路就再也沒辦法回頭了……而且永遠別像他這樣走錯了還要拖累著家人。
父親是一個非常看重家庭,家庭觀念非常強的男人,雖然有些大男子主義但不得不說他深深影響了安馳泰的人生。
永遠都是將自己放在最后面,最先考慮的也永遠是家人——雖然他總是再說是自己拖累了這個家,但安馳泰卻感覺那個時候的父親……很帥氣,他的背影不算寬大卻頂起了他,母親,以及妹妹的整個世界。
從那個時候開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