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弗朗索瓦正式執掌歐萊雅。在最初的四年里,弗朗索瓦致力于進一步提升歐萊雅現有業務在法國的影響力,但同時,弗朗索瓦也一直在思考歐萊雅的未來發展戰略。
在歐仁舒萊爾管理公司的時期,這位出身科學家的創始人更喜歡每年都把大量的資源傾斜給了研發部門,不斷地推陳出新。
弗朗索瓦認為這是歐萊雅的優良傳統予以肯定,并且制定了每年公司都將投入當年營業額%的資金用于產品研發的計劃。
但是對于歐萊雅要在競爭激烈的歐洲市場中脫穎而出,僅靠旗下幾個核心品牌“夢皂”、“多普”和“太陽琥珀”,明顯是不現實的,弗朗索瓦認為歐萊雅的戰略必須要進行一次大的調整,如果想要在世界范圍內確立更高的地位,他們必須聯合更多的力量。
在發動這場曠日持久的兼并戰爭之前,弗朗索瓦首先在歐萊雅做了三個方面的布局。
第一,對公司原有的技術研發的部門結構進行升級。
1960年,弗朗索瓦與歐萊雅研發主管茲維亞克合作推出了一種新的研發路徑:建立在基礎化學之上的應用化學研究。
相比較于歐仁舒萊爾時代從底層到頂層完全自主的設計,在20世紀60年代歐洲的學術研究工作已經完全從戰爭中恢復過來,弗朗索瓦認為企業研發應當更高效率地利用基礎科學的理論成果,將研發投入轉移到應用方面。
于是歐萊雅的應用化學實驗室最終在1963年建成,并在此后的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此同時應用化學也逐漸進入多數大學校園,成為一門嶄新而重要的學科。
第二,放棄了一部分阻礙歐萊雅發展腳步的子品牌,其中包括傾注了歐仁舒萊爾半生心血的“夢皂”,就是前文我們提過的歐仁舒萊爾用了整整十年來扭虧為盈的品牌。
弗朗索瓦其實也是夢皂最早的員工之一。但是弗朗索瓦認為當下法國皂類市場的頭部品牌實在太多了,歐萊雅每年要投入大量的成本用于夢皂與其他品牌爭奪市場,而浴皂這一品類的收益卻并不是非常可觀,這明顯是在拖累歐萊雅的步伐。
盡管莉莉婭娜貝當古在聽到這一決定時,未免難過不已,但弗朗索瓦堅稱,相比較于保全他父親的一項成果來說,讓歐萊雅走向輝煌一定是歐仁舒萊爾的更大的愿望,最終莉莉婭娜貝當古選擇了相信他。
第三,計劃上市。這里要說明的是,從今天的視角來看,上市似乎是一家公司從成長階段邁入擴張階段的必備操作,有了面向社會的公開募股,公司才有更大的動力。
但是具體的問題點在于,家族企業上市不僅意味著家族控制力的減弱,還代表著以血系關系為紐帶締結的信任機制將變得脆弱,這是許多家族的核心人物們不愿意看到的。
這些家族的擔心不無道理,畢竟上市之后受益的未必是自己。
但是弗朗索瓦并不是一個眼里只有利益和投機的人,他也清楚莉莉婭娜貝當古雖然信任自己,但歐萊雅始終是她的孩子,沒有任何人能從她手里奪走歐萊雅。
所以在向莉莉婭娜貝當古陳述上市的計劃安排時,弗朗索瓦向她保證了重組后的歐萊雅最大股東仍然也永遠是她自己,歐萊雅始終屬于貝當古家族。
1963年,歐萊雅在巴黎證券交易所掛牌。
在做完了這三點之后,一個嶄新而蓄勢待發的歐萊雅出現在世界面前。弗朗索瓦相信,起步的高度決定著歐萊雅最終能達到的高度,所以他把兼并之路的第一站定在了蘭蔻。
而歐萊雅的首個大型收購,卻并非是簡單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而是充滿了權謀與算計。
收購蘭蔻的決定最開始令眾人瞠目結舌,因為專注高端香水的蘭蔻,在許多國家甚至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