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徐愛周創立中建企業有限公司,購入位于皇后大道中的香港大酒店原址,建成中建大廈,及后又建有中環附近的亞細亞行,成為香港著名地產發展商之一。
可以說徐愛周是很早棄舟登陸的香江商人,比包玉鋼整整早了二十年。
1966年徐愛周逝世, 其家人徐士芬捐資香港大學,立徐愛周科學館紀念其父徐愛周。
所以說說起眼前的徐世勛的出身,那必須是標準的富二代。
其實,更準確地說,徐世勛應該是“船王二代”。
因為他的父親徐愛周有著“亞洲船王”的美稱,主營著當時香港最大的船運事業,生意遍布全世界。
而出生于1921年的徐世勛, 則是徐愛周三個兒子中最小的兒子。
如果按照環球電視臺劇本來寫, 一般的豪門大院里的幼子往往最受寵愛。但也會因此變得任性、刁鉆,甚至還極有可能變成“紈绔子弟”。
但是,徐世勛卻恰好相反。
徐世勛“生在羅馬”是事實,從小不愁吃穿、不缺錢,但他也絕非貪圖享樂之人。
不僅為人處事低調、謙虛、友善,日后還接手了家族生意。
1966年,徐愛周不堪身體重負因病去世。去世前,他將家族產業分別交給三個兒子打理:
大兒子徐歧伯負責航行業;二兒子徐士芬負責礦物業;三兒子徐世勛負責地產業
三個兒子除熱衷賽馬之外,并不喜歡拋頭露面,都埋頭低調搞自家的事業,兢兢業業。
而徐世勛除了經營好自己的地產業外,還涉及了其他行業。
比如擔任《南華早報》的主編等,完全是一個低調的復合型人才。
拒李志文的記憶了解,此時徐世勛的大哥應該早已去世,二哥也沒活多長時間, 然后徐世勛接手了整個徐氏家族的生意,然后將其發揚光大。
徐世勛接手家族產業后, 始終記住父親的叮囑, 一心保住家業。
事實證明,徐世勛似乎比老父親還要懂得如何去經商,在他的操持下,家族生意果然越來越壯大。
作為一個商人,徐世勛眼光毒辣,做事果敢。
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航運開始出現危機,徐世勛開始有所覺察。
雖然說中國人比較忌諱崽賣爺田,但徐世勛斷定航運事業注定沒落。
于是,壯士斷腕,將家族的船運業直接打包套現,隨即投向地產行業。
接著,他又購置各種物業。其中控股的周興置業中環中建大廈價值一百三十二億港幣,日后成為徐氏家族的核心產業。
不止如此,徐世勛還興建了多棟收租大廈,如遐寧大廈、愛群大廈、中怡中心等加起來市值高達數百億。
不得不說,在當時的香港,徐世勛可謂是地位顯赫、財力非凡。
為此,匯豐銀行還主動邀請徐世勛加入董事局,更是讓他出任董事局副主席。
而這個位置直到徐世勛1989年退休后,才由李佳成補上。
有人曾統計過徐世勛的家底:私人擁有富麗華大酒店二百三十二萬股、恒生銀行六百多萬股、海港企業六十九萬股。
個人旗下還有一棟著名的房產:有“香港第一豪宅”之稱的大浪灣道10號大宅;
很多富家子弟, 坐吃山空,只知道消耗父輩的財富,不思進取、得過且過。
但徐世勛卻憑著敏銳的商業嗅覺,和果斷利索的作風,將家族產業發揚光大。
另一方面,在環球電視臺的豪門宅斗劇中,大富豪們似乎都有一個“心照不宣”的標配,那就是三妻四妾。
仿佛“后宮”越充實,家族就越有面子。
然而,徐世勛卻反其道而行之,他并沒有像其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