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役是以愛美高收購“失敗”而告終。劉鑾熊圖利不圖名,他賺得六百五十萬港元純利,是真正的大贏家。
那時的股民,對“職業狙擊手”的名稱很陌生,劉鑾熊倒是這一“新職業”的開山老祖。
事后,聰明的股評家洞察出劉鑾熊玄機:借收購之名,趁火打劫,大撈一把,寧做“敗將”,不做贏家?!肮墒芯褤羰帧钡木b號不脛而走。
真是這樣的嗎,劉鑾熊只事狙擊,而不戀巢?劉鑾熊的智慧,比聰明的股評家硬是要略勝一籌。
都說劉鑾熊專門打劫商界新貴,現在已盯上某某公司,弄得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有一次,忽見劉鑾熊反戈一擊,跑到大歲爺頭上動土來了。
太歲爺即是李福樹與馮秉芬。兩人皆出自香港的名門望族。李福樹是李石朋的后人香港股壇教父李福兆之兄。李福樹身份絕不亞于李福兆,曾經擔任立法局議員、東亞銀行行政總裁。
馮秉芬是東亞銀行創始人馮平山之子,曾任兩局議員,1971年還獲英皇室頒授爵士銜。
李福樹的父親李冠春,也是東亞銀行創始入之一。
而前輩的友誼延至后輩,兩家共同擁有華人置業、中華娛樂兩間公司,馮秉芬與李福樹家族,彼此分別擔任這兩問公司主席,多年相安無事。
是什么原因促使兩家“反目”的?當事人除說“意見不和”外,細節絲毫未泄。
在1986年3月21日的華人置業股東大會上,出現一邊倒的怪狀,新一屆董事局的9名成員,馮氏家族占4席,而李氏家族全被“清洗”出局。
李福樹焉能吞下此股怨氣,旋即與新鴻基證券創始人馮景喜太子馮永祥合組巴仙拿公司,以巴仙拿的名義發起收購華人置業,欲把華人置業從馮氏手中奪回來。
馮氏早有所料,搶先一步與“亞洲證券”主席韋理斯合組司馬高公司,聲稱司馬高已購得華人置業35%的股權。
韋理斯曾任和黃洋大班,素有“公司醫生”之稱,馮氏李氏兩家世交皆退到幕后,任司馬高與巴仙拿殺個天昏地暗。
孰料雙方劍拔駕張之際,殺出個程咬金來——這便是職業狙擊手劉鑾熊。
劉鑾熊在馮秉芬、李福樹兩位“大粒佬”面前,只算小輩,但在股壇的威名,卻可使這兩位“大粒佬”肅然起敬。
劉鑾熊不畏業主位高名顯,就畏業主控股牢靠。劉鑾熊像獵犬一般在股市搜索,“嗅”出華人置業、中華娛樂的兩大股東控股權不穩,獵犬見獵待撲——不吼不跳悄悄地吸納華人置業、中華娛樂股票。
這兩種股票長年低迷,有人肯出略高的價。小股東何樂不為?脫手套現后再炒熱門股。這樣,馮李兩家火拼之初,劉鑾熊已控有華人置業、中華娛樂相當多的股份。
劉鑾熊先找到李福樹,說服李叔把所持的中華娛樂股份轉讓給他,李福樹自然耳聞劉老弟惡名,可現在李叔視馮秉芬為第一“仇敵”。
“惡人還須惡人治”,李叔便成全劉老弟,同時也成全自己報“一箭之仇”。李叔與劉老弟以雙方認可的“合理價格”做了這筆交易。
當劉鑾熊所持中華娛樂股份,與中華娛樂第一大股東馮秉芬相近時,突發檄文,宣布全面收購中華娛樂。
馮氏正與李氏爭奪華人置業,對劉鑾熊背后射來的暗箭防不勝防,無奈之下只好放棄中華娛樂,集中兵力在華人置業一役中與冤家李福樹決一死戰。
劉鑾熊趁虛而入,攻其不備,輕而易舉拿下中華娛樂。劉鑾熊欲壑難填,得隴望蜀,把目光盯住華人置業,華人置業是馮氏、李氏兩雄爭奪的焦點,劉鑾熊無疑在虎口奪食。
劉鑾熊自知財力不足。他以一億兩千萬港元現金,欲收購市值三億八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