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就發現了一個問題。
兩者結合才是王道啊!
大規模先沖潰你,讓你先變成小木頭。
隨后再游騎戰術慢慢的磨你,這不比你慢慢的從大木頭上削快多了?
等到沖潰你之后,我就能發揮出自己的優勢,一次又一次的以多打少。
著名的以少勝多案例基本大多就是這樣。
比如,你總兵力五十萬,我才五萬,打不過怎么辦?
戰場就這么大,五十萬人,你不可能把五十萬全都放在一個地方。
資源不夠啊,比如說水源,五十萬人一條河不夠喝啊!
所以以少勝多,你就得找到這五十萬兵馬的要害之處。
比如各部之間的聯絡,各部之間支援的路途,敵方必定會派人把手。
你過去一看,嗯,你三萬,我五萬,以少打多瞬間變為了以多打少。
我滅掉你這三萬,然后破壞路途,隨后拖延你相互支援的速度,最后再滅掉你左邊的這四萬人。
隨后再找右邊的要害,滅三萬,再滅掉你右邊的四萬人。
我的兵力還是五萬,你的已經變成了三十六萬。
隨后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就在這么一次次以多打少的小戰爭下慢慢的轉換了局勢。
等到你的將士們都惶恐不安,士氣低落的時候,我覺得時機到了,然后一戰定乾坤,一場以少打多的經典戰役出現。
所以說,大軍不是那么好帶的,五十萬聽著霸氣,但人越多,帶起來越艱難,你要準備、要防范的就越多。
五十萬大軍全部進攻,幾處十幾處戰場,沒那個本事顧都顧不過來,更別提這十幾處戰場還要相互配合。
比如,一個將領帶一支偏軍,一路攻城拔寨,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非常的厲害,但他充其量也只是一個將才。
自己打爽了,你回過頭一看,敵人從你的缺口跑了,回過頭滅了己方帥營,那你是有功有過?
怎么合理的安排手下的將領,這也是一門學問,還有很多很多的問題。
所以說能領萬人數萬人打仗的,那就是將才,能領十萬人就是帥才,能領五十萬的,那是千百年出幾個的人杰。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你給我多少我就能帶多少,逆不逆天?
兵仙那不是吹出來的稱號,那是一步步打出來的。
而霍嬗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將才,最多也就是一個帥才,至于人杰、國士,他沒有這個本事。
但既然是個將才,那就要走到將領的極致,甚至于壓過那些名帥,人杰!
我用五萬兵馬就能取得你五十萬兵馬的戰果,誰厲害?
名將都不能滿足霍嬗,要做就做神將,千古之將!
走到極致,做一個那些名帥人杰都崇拜的將!
………
匈奴人不服從紀律,這段時間一直在訓練他們。
而一只不服從命令,沒有紀律性的軍隊,霍嬗是帶不了的。
而如今終于取得了成果,再有羽林軍將士當軍官,那問題就不大了。
霍嬗覺得沒啥問題了,匈奴義從的悍勇如果加上了羽林軍的紀律,那霍嬗覺得他們稱的上一支強軍。
而霍嬗此次準備怎么打,與以往有了很大的變化。
他準備把游擊發揮到底,給他們玩一波大規模游擊。
而要想執行霍嬗的戰術,沒有一定的素養是執行不了的,而羽林軍最不缺的就是戰術素養。
………
五月初八,霍嬗帶著大軍早就已經來到了狼居胥山腳下,匈奴人也趕了過來。
左大都尉秘密前來,商量他隨后的撤離問題,希望霍嬗能夠接應他,那霍嬗自然是滿口答應。
當提到右賢王答應了左大都尉的所有合作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