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麥這種作物,有時候兩地相差幾十里地,又因為兩地地形的不一致,播種和收割都要差個十幾日的時間。
而又因為此地大漢就從未涉及過,沒有經驗啊!
所以霍嬗在考慮了幾日后,手一揮,就直接把日子到了八月十六。
正好就是秋分前后,既然啥都不懂,那咱們就看歷法嘛。
新出的《太初歷》,也不光是定下了時間,同樣的也是有指導農事的作用,或者說每部歷法都有這方面的作用,還都是主要的。
更加吸收了《干支歷》的二十四節氣,并加以改進。
就算是這片天地與大漢不同,用歷法總差不了太多,就算是出了問題,那也出不了大問題。
而且霍嬗原本準備是八月初就走的,但是又磨蹭了半個月,二十之前糧種必須要下地,然后出兵大宛。
雖然要在那邊過一冬,但是耽誤的太晚,天就冷了,怎么也要在十一月之前完結大宛的這一切。
至于霍嬗離去之后,這些軍戶的防御問題,目前雖然還有著問題,但是大問題倒是沒有的。
這兩個多月的時間,這么多人除了開荒也沒有閑著,開荒能用多少的人啊!
礦脈也找到了不少,兩個鐵礦,三個煤礦,還有一個小鹽礦,而且打井的時候,還打出了兩口油井。
霍嬗并沒有把油井封起來,雖然他也沒辦法提煉,他不懂這個,但是當火油用還是可以的。
不過這玩意燃點低,現在很難保存,但也不是沒有辦法。
至于礦脈的儲量有多少,這誰也不知道,這個時候的探測手段和后世不能相比。
反正就是很多,以現在的工業手段,挖個幾千年都沒啥問題。
當然這說的是產量,真要以現在的手段挖掘,是挖不了這么多年的。
礦是越挖越難挖的,手段達不到后只能放棄了。
所以有了鐵和煤,農具起碼不缺了,高爐煉鋼,眾多的工匠以及人手,動起來的時候產量還是很不錯的。
除了農具,還打造了不少的兵器和甲胄,兵器自然是環首刀,軍戶們用的。
他們用這個習慣了,而且他們也不是騎兵。
至于甲胄,那就非常的簡單了,兩片輕便的鐵板連一起往身上一套就行。
不過工坊是建立在綠洲之上的,雖然說建立在礦脈旁邊更加的方便,但是不易防護。
礦脈離綠洲還是有著不小的距離的,所以只能開采好以后,把礦石運送過來儲藏在這里。
找到的幾個礦脈,還是很好開采的,所以滿足工坊的用量后,還有不少的剩余。
這種情況很好的,攢的物資越多,實力就越強大。
在綠洲周邊的防御工事也建立了不少,一些石頭和簡易版水泥城墻,一些壕溝。
主要用來步兵防御騎兵的工事,等到他走了以后,一切就得靠他們自己。
雖然霍嬗有打算留下一萬湟中,但是主力還是這十六萬的軍戶。
至于地,那就沒辦法了,敵人要是來攻,誰還管的了地啊!
也不可能在地旁邊建立防御工事,不太現實。
………
八月初一夜晚,距離他定下的耕種的日子只有半個月了。
霍嬗此時皺著眉頭站在大帳外,看著遠處沒有月光,漆黑的天空不知道思索著什么。
沒一會張安世和田千秋就跑了過來,兩人也都皺著眉,不過他們倆的表情和霍嬗不太一樣。
霍嬗是因為某些事物讓他擔憂而皺眉,而這兩人也是心里有著疑惑和不明所以而皺眉。
“怎么樣?”霍嬗見兩人過來連忙問道。
“回大都督,果然如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