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亞站在尸海中,四周,除了燃燒的戰(zhàn)火之外,四周,一片寂靜。
他注視著四周的尸體,就那么靜靜的注視著,深邃的眼眸,如古井無波。
靜靜的感受著以一敵萬給予的力量逐漸的流逝。
強大的力量短暫賦予夏亞的神性與他自身的人性交織。
讓他此刻莫名的有些多愁傷感了起來.....
高等生物,包括人類在內,通常有三性:獸性、人性、以及神性。
用心理動力理論來解釋的話,與本我、自我和超我相似。
獸性也就是動物屬性,一味的追求本能的快樂,這就是動物性、也叫獸性。
因為動物沒有倫理道德的觀念,動物古智慧追求本能的快樂。
因此,一味追求快樂的人,跟動物是沒有區(qū)別的。
比動物性更高的就是人性。
人性也就是平衡性,所謂的平衡指的就是終身你很平等,你可以去追求快樂,但不能去干涉別人的快樂。
眾生都希望快樂,所以,不能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這就是人性的一種。
如果一個人追求快樂,不擇手段,不顧及別人的感受,甚至以傷害他人的手段來實現自我的快樂,這就叫沒人性。
這樣的人,跟動物也就沒什么區(qū)別了。
總的來說,人性就是理性和感性的矛盾的統一。
而神性也叫超越性或無我性。
天道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這句被很多人誤解為是“天道沒有仁慈”的意思。
其真正的意思,就是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不對誰特別好,也不對誰特別壞,一切隨其自然發(fā)展。
換句話說,不管萬物變成什么樣子,那是萬物自己的行為,與天地無關;
天地順其自然,一切猶如隨風入夜,潤物無聲。
不過,這與神性依舊有所區(qū)別,不過很相似。
那是人性無法達到的高度,只有覺者還有圣人能達到的境界。
人性就是獸性與神性之間的平衡性,如果一個人只顧自我的利益,他就會退化到動物性,變成了禽獸。
事實上,很多人都將神性誤以為是絕對理性的利己主義,也就是不被道德觀所束縛,想殺人就殺人,漠視一切生命。
但那不叫神性,那叫獸性,或者說,套著“理智”外殼的獸性。
因為神性是拋棄自我的,摒棄絕大多數自我欲望的。
利己這一概念本身就蘊含著自我的欲望。
通俗點來講,神性就是以絕對理性為基礎的利他主義。
這個利他,利的不是單個的人,不是單個的種族,而是萬物。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意思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神性并不是無欲無求的,祂所心系的,是這世間的萬物,是蒼生,是天地,但并未有自我。
如果說,人類因為某件事危害到了天地這個整體,那么,就會遭受神的懲罰。
但人類也是蒼生的一員,當他們遇到危險的時候,神也會出現拯救。
擁有神性的存在,值得所有人的尊敬。
但夏亞,并不想失去自我。
但此刻,他的神性短暫的蓋過了人性。
看著這四周被戰(zhàn)火成焦土的土地,看著那些尸體,夏亞的眼眸中,許多的情感在交織著。
他并不是在后悔殺死這些人,殺死敵人的理由很明確,毋庸置疑。
他只是在感慨這場戰(zhàn)爭形成的原因與荒唐,在思考,人類這個生物,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意義,以及,命運的殘酷。
這些尸體的主人,曾經是紫荊花帝國的軍人,他們,又是誰的父親,誰的丈夫,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