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不知道自己在這片時間相對靜止的區域待了多長時間。
但隨著實驗的進行,他眼中的期待之色,開始慢慢的消失了。
很快,用于實驗的粒子數據模型,用到了最后一個,
而帶著最后的期盼,
他開始了第一個實驗方案的最后一次實驗,
然而片刻后,他的臉上只剩下了失望的神色,
“看來是失敗了!”
“也不知道哪里出現了問題?”
“是數學模型,還是這時柵位感應裝置!”
在數學模型上,他看不出什么。
但時柵位移裝置
作為在相對論提出后,演化出的驗證相對論的實驗裝置,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是極為成熟的一種高精度感應裝置,
再經過花神星的改進和建造槍的打印,
可以說實驗設備也沒有任何問題,
王猛思來想去也只有一種可能,
“看來是實驗方法有問題!”
想到這里,王猛再次看向了航天頭盔上的信息面板,
“花神星提出的實驗方法不僅僅有一種,再試一試其它的方法!”
想到這里,他重新振作起來,
“既然粒子擾動的方法已經試過了,那接下來該試一試微重力擾動的方式!”
王猛嘀咕著,
從航天服上摘下了一個類似和保溫杯一樣的裝置,
他按照花神星留下的說明,
開始調試微重力感應發生裝置,
所謂的微重力感應發生裝置,
雖然名字聽起來像是某種黑科技,
但其本質上還是利用不同質量密度的物體,來產生人類幾乎無法感受到的重力差,
即使這種微小的重力差,并不會明顯的對現實空間產生影響,
不過在精密儀器的控制下,已經足夠用來表達數位秘鑰所包含的數據了。
而這樣的技術,也并不算多先進。
早在2022年海都交通大學的科研人員,
便已經驗證了毫米級引力變化下的廣義相對論,
在這樣的理論技術支持,微重力領域在這幾十年里也有了長遠的發展,
這也是花神星為何能造出的微重力感應裝置的原因之一。
關于微重力感應裝置的事情在王猛的腦海中一閃而過。
此刻微重力感應發生裝置也調試完畢,
按照花神星的實驗方法,
將這好似保溫杯的裝置抵在了面前的無形屏障上,
而后王猛便是開始導入用于微重力數學模型,開始了實驗過程。
隨著一個個代表數位秘鑰的數學模型,
通過微重力感應發生裝置,表達出去,
王猛有了一種遺忘了密碼,用窮舉法嘗試解鎖的錯覺。
也多虧眼前這屏障,
并沒有發生密碼嘗試次數過多而鎖屏的現象。
時間繼續流逝,
信息面板里存有的數學模型也開始見底了,
隨著最后一個數學模型,經過微重力感應發生裝置表達出去,
依舊沒有任何事情發生,
而面對這次實驗失敗的情況,
似乎是因為先前實驗失敗給他打了預防針,
王猛的情緒并沒有多大的波動!
他只是無奈的嘆息一聲,而后搖了搖頭,自語道:
“難道,這次探索依舊會無功而返!”
王猛翻看著信息面板上的實驗方法沉吟起來,
花神星模擬出的實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