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軌,自己自然是不用經常去了,林曉開始思考著自己下一步應該干點什么。
90萬香江幣購買恒指期貨,自己只要操作得當,或許就能翻倍。而且,時間也不用太久,至多一個月。
接下來,自己還要去讀大學,手里拿著近兩百萬的資金,這樣的,自然不能混吃等死。
馬上就要進入二十一世紀,華夏最賺錢的兩個行業是互聯網和地產,前一世就是互聯網小編的自己對于后世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很了解,顯然這個行業會更適合。
那是不是去找兩個馬總?
老馬這時候應該是在燕京創業失敗,然后還沒有回到錢塘創建阿里。
小馬哥這時候還在主攻bb機無線網絡通訊系統,才剛剛興起開發icq的漢化版的念頭。
如果自己貿然找上對方,估計兩個馬總都不會鳥自己,畢竟他們在創業之初手里都有點資金,而且信心滿懷。
最好的方式,是等他們遭遇到一定的困難時,自己找準時機介入。
企鵝的最困難時期應該是99年末,那時候因為用戶數激增,他們的資金跟不上,一度想要賣掉公司,也就是在那一段時間,他們尋找到了風險投資。
阿里的危機是在2000年,跟隨著米國的互聯網泡沫。
自己干?林曉冒起這個念頭,然后又覺得這還是有些難度,主要是自己不像小馬那樣懂技術,也沒有如同老馬那樣的人脈。
啟動資金是有了,但是一時間要招攬到技術出色還要非常可靠的人,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且,既然知道他們兩個團隊能做好,自己直接參與進去不是更簡單?
林曉仔細想了想,如果以兩個巨頭出現危機的時間為切入點的話,在這之前,自己需要解決兩件事。
一是自己得涉足這個行業,只有在這個行業里,才有機會去和他們接觸上,才更好交流。
二是資金,以自己這點資金還有些不夠看,哪怕自己最后真的搭上了線,也只能走原來企鵝和阿里的老路子,引進外國風險投資,最后被外國人賺得盆滿缽滿。
這顯然是林曉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后世所有華夏網民心里的一根刺。
自己既然重活了一回,還是應該做些什么,至少,不能讓華夏互聯網的錢大部分被外國人給賺走了。
心里打定主意,林曉開始認真思考起來,也開始梳理起整個華夏互聯網的發展脈絡。
一個小時后,桌上多了幾張密密麻麻寫了東西的紙,還有不少涂畫,一些重要的內容則被著重圈起來。
做完這一切,林曉伸了個懶腰站了起來,方向選定,接下來做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