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堂內,已有近一百多名文學社社員。
這其中一多半是一高的社員,另外的人則是從其他學校聯誼趕來的。
畢竟一高的學園文化祭可不容錯過。
也確實如同東平三郎所說,有著不少的女高校學生。
此時,正在談論夏目漱石的名作《我是貓》。
這篇名作奠基了夏目漱石文學界的地位,處作直接登頂。
只不過……自從一九零五年在《杜鵑》雜志連載,到一九零六年刊印發行三冊,這本書已經完結了五年。能分析的也早就分析了,這些文學社的人都是在老生常談。
和做閱讀理解似的。
一字一句的硬要分析當初夏目寫這句話,究竟意在何為,到底說了什么?結合背景,有什么暗喻,有什么明喻。
“我是貓,名字還沒有。”
“夏目前輩在開篇寫了這么一句話。我翻看小說,看了一整夜又一整夜,等到我疲憊昏睡的時候,醒來時,我才覺得這一句的偉大,這一句是在說:我這只貓……”
講臺上,一個學生慷慨激昂,演講道。
就這一句話的解讀,就足足講了七八分鐘。
講完后,臺下掌聲雷動。
白貴聽完后,也無奈搖了搖頭。
這和后世“魚的眼睛閃著詭異的光”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夏目漱石這開篇第一句話確實是有隱喻,但還沒到這么離譜的地步。
不過能以一句話闡述這么久,也算是厲害。
又有一些社員再去闡述自己的觀點,這一過程歷經四人,總算結束。
接下來又是談論其他文學作品。
不可避免的提到了白貴寫的《大秦帝國》。
“大秦帝國是白美和在一高正在念書時寫的書,里面講述了戰國列國皆變法圖強,強則強,弱則亡,魏國先一步變法……,但仍免不了被秦國蠶食,丟棄了河西之地……”
“從這本書中我讀到了許多。自身革新才是不斷精進的基礎。自明治以來,我國勝于清國不少,但亦不可驕傲。清國人魏源先一步睜眼看世界,寫下了《海國圖志》,此書在我國盛行。如今清國弱,我國強,但天下時勢多變……”
一個人侃侃而談。
場下眾人也聽得如癡如醉。
白貴寫的這篇大秦帝國第一冊黑色裂變,講的就是“秦魏兩國因變法,強弱相易。”魏國有河西學派的李悝主持變法,歷經文侯、武侯,到了大魏王時,達到極盛,約定六國謀秦,然而在商君主持變法,更徹底的變法后,魏國慘敗,割讓河西地……
這何嘗不是在說東瀛和清國二國之關系!
東瀛雖歷經變法圖強,但底子薄,有如魏國一樣處在四戰之地,而無天險為屏障。清國此時雖弱,但地大物博,有如關中四塞之地,一時慘敗算不了什么!
白貴皺了皺眉,也就沒多在意。
道理是這道理,大家都明白。大秦帝國只是一本小說,在一高的政論課上,類似這種理論提出來的也不少,他聽到的也不少。
只不過小說契合了變法這一時代核心要素,以古喻今,顯得難能可貴,是歷史大作。
也算是過度解讀了。
不至于多了一本書,就能多什么影響。
……
下午,文學社的學園文化祭即將結束。
“白前輩,請停步一下。”
正待白貴打算起身離場的時候,在背后有人叫住了他。
是一個少年,年歲大約和他相近,十五歲左右,身體纖瘦,臉比較長一些,帶著圓框眼鏡,有點帥氣,抱著厚厚一疊合訂報,走了過來。
“我叫芥川龍之介,三月份剛從府立第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