韞給了杜季軒很大的幫助證明了他自己,不然杜季軒肯定是不會這樣注重陳韞的想法的,本來是杜季軒最開始提出的點子,最后卻慢慢成為了陳韞的形狀,要是換了別的音樂創作者,那鐵定是受不了的。
“今天和大家聚在這里,一是告訴大家我們第三次公演的舞臺曲目已經譜好曲了,二則是想要大家一起參與進入這次的作詞中來。”杜季軒作為在座所有人中音樂專業性最強的那個人,自然就成為了這個團隊的核心人物,也自然而然地就開始引導起了團隊的任務分配。
“我和陳老師有商議過,為這首歌定了一個主題,就是‘故事’,大家先聽曲子,然后可以圍繞‘故事’這個主題進行一些思考,有任何意見都可以提。”杜季軒繼續說道,隨后把電腦里邊的曲子調了出來,“好的,我們就先聽一下這個曲子,大家可以發散思維。”
曲子一公長四分三十六秒,實際算的話只有四分三十秒,還有六秒是杜季軒專門準備的一個留白,打算給聽眾們一個六秒鐘的回味時間,算是一個不錯的細節。
整首曲子基調是木吉他和鋼琴,節奏偏緩,簡潔的琴聲和節奏很容易將人帶入進去,一曲結束后,杜季軒又問起了大家有沒有什么感受。
成員都聯系著自己所學或是有過的經歷說著自己的感受,并且提出了一些比較有意思的建議,比如將這首曲子轉變為男女對唱的形式,剛好適合他們會有一個女嘉賓前來主演的情況。
陳韞和杜季軒對此表示很有興趣,不過這些都還只是一個提議,之后要怎么安排那還有待商榷。
繞了一圈,杜季軒最后又把問題回到了陳韞這里,想要陳韞給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最好是能將整首歌曲的基調和中心給定下來,畢竟要說作詞,陳韞肯定是這些人里邊最有文采的那個。
“之前在考慮以‘故事’這個詞為中心的時候,我就設想過很多方向,然后挑了一個我覺得比較好寫的方向寫了一點詞,或許你們可以參考一下。”
陳韞說完,從自己的書里邊拿出了一張夾在里邊對折的a4紙,一展開,上邊清雋的字體就映入眼簾。
“我們只是共享了幾個故事
對你來說也許是平凡小事
說出的字一秒就成了歷史
我只想緊抓著不讓它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