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收起肅容,將兩人叫至近前,耳提面命道:“新入良藉之民,皆為難得的青壯,哪怕分田地分糧種,也要等到來年才有收成,若朝廷只是補貼口糧,一味養著他們,實在是大大的下策。
而今關中青壯短缺,當可命官吏組織他們,或幫助百姓完成秋收、耕種,或幫助少府建設水利、營造器械,定下獎懲多勞多得,此為以工代賑!”
“陛下此策甚妙。”
王尚和王老館,齊齊贊嘆一聲,道:“臣定當遵從。”
扶蘇點點頭,轉而自馬鞍袋中取出傳國玉璽,在一塊白色絹帛上蓋了印,交給兩人道:“以朕的名義,給嶺南任囂、趙佗發出詔令,就說朕已擊敗諸侯五十萬聯軍,命他們率南征軍精銳回援,具體內容字句,交由兩位卿家斟酌。”
祖龍在世時,組建了一南一北兩大軍團,為大秦南征北討。
北方是長城軍團,已被項羽和各路諸侯擊敗全殲,由此也引出項羽挾大勝之威,逼降章邯的二十萬奴軍。
其實認真說起來,長城軍團真正的精銳,是扶蘇手里的五萬關中子弟……
至于南方軍團,則是南征百越之軍,它要比長城軍團更加浩大,祖龍為了把南越納入華夏版圖,先期直接投入三十萬人馬,見戰事受阻,便又加派二十萬平推,最后再遷過去五十萬移民,愣是以百萬之眾,把南越徹底趟平。
但大秦陷入內亂后,掌管南方軍團的任囂、趙佗,見胡亥大勢已去,便斷絕了與朝廷的聯系,意圖自立為王。
如今扶蘇歸來,自然要敲打這倆猴崽子:“記住,前去傳詔的使者,務必大張旗鼓,擺出天使之姿,讓嶺南軍民盡知!”
“臣等明白。”
兩位老臣了然頷首。
……
……
數日后,臨近函谷關的寬闊馳道上,三萬五千鐵騎押送著糧草甲械,以及十萬叛軍俘虜迤邐而行,更有歌聲響徹方圓數十里,讓在田間勞作的關中百姓,頻頻側首觀望。
向前!向前!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華夏的大地,背負著父老的希望。
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我們是人民的子弟,我們是人民的武裝。
從無畏懼,絕不屈服,英勇戰斗,直到把欺民諸侯消滅干凈,勝利的旗幟高高飄揚。
聽!風在呼嘯戰鼓響。
聽!戰士歌聲多嘹亮。
戰士們整齊步伐,奔向保衛家鄉的戰場~!!!
“這奏是陛下的大軍吧,后生娃們真有精神啊。”
“咱們這位陛下厲害著咧,武能征匈奴、文能造農具,咱們黔首小農,總算可以過幾天安生日子了!”
“恐怕安生不了啊,聽說諸侯的四十萬大軍前鋒,已經到達函谷關外……”
“你怕個球球?蒙恬大將軍曉得不?額告訴你,那是華夏第一勇士,而今就在在關城里坐鎮!”
“對對對,現在陛下也率軍趕來了,有他們在,諸侯就是來一百萬,也讓他們有來無回。”
“……”
在百姓們的竊竊私語中,大軍留下一路嘹亮歌聲,緩緩進入函谷關的關城。
蒙恬、蒙毅兩兄弟已然等候多時,當先迎上覲見扶蘇:“參見陛下。”
扶蘇翻身下馬,一邊活動筋骨,一邊道:“兩位卿家不必多禮,速將情勢稟明。”
“陛下,項羽和各路諸侯的四十萬大軍,停留在距此不遠的新安一帶,時常有前鋒來關下騷擾,皆被臣打退……如今函谷關守軍加上陛下的兵馬,共九萬余。”蒙恬言簡意賅道。
扶蘇點頭:“老將軍辛苦。”
蒙毅跟著也道:“那項羽和各路諸侯軍中缺糧,似乎真有意坑殺降卒以絕后患,臣與善辯縱橫之士,跟他們磨了數日嘴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