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覺得自己在削弱墨家以后,一項推向全國的文化運動應該正式開始了。
扶蘇在全國各大城市都興建了新的印刷廠。
雖然他發明了造紙術,也普及了紙張,但是由于資源的緣故和生產力的問題,在大秦帝國能夠用上紙的地方還是不多。
可以說紙張仍然是非常珍貴的一種傳播信息載體。
扶蘇這些天做了一件事,那便是自己將諸子百家的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進行了重新的注解。
在扶蘇的前世,他可是考上了985、,211的高材生。
對于文言文以及儒家學派的一些觀點,有近千年的積淀,這是超越那個時代任何人的思想。
而且扶蘇在秦國的時候距離孔子時代非常近,很多的資料他都拿到了第一手。
在與自己記憶當中的儒家進行對比之后得到了更為先進的儒家理念。
他還參考了程朱理學,因為真正的程朱理學理是成型于明代。
早于這個時代兩千多年,扶蘇現在做的事其實是自己出一本書。
他也暗示這本書將成為未來文官系統選拔官員的關鍵書籍。
八股文和科舉制度是捆綁在一起的。
扶蘇知道要想控制這些官員的思想,必須形成一整套文官體系。
而儒家是控制這些官員思想的最重要理論。
扶蘇知道中國五千年歷史,儒家統治了將近三千余年,雖然后世對儒家思想到底是成就了華夏,還是埋沒了華夏,有比較大的爭論。
但是扶蘇這一刻忽然覺得儒家思想必須要建立起來。
因為他遇到的反叛實在是太多了。
無論是自己的皇親國戚還是地方官員,在經過多次反叛之后他知道,雖然大秦帝國表面上看起來固若金湯,蒸蒸日上。
但是一旦有一個破損的地方,立刻就會猶如天崩地裂一般。
正所謂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他私訪發現,很多地方大員和地方大貴族都在等著看扶蘇的笑話。
都在等著看這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全國的大帝國什么時候轟然倒塌。
學過歷史的扶蘇知道,大秦帝國是華夏統一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朝代。
是秦國將那些散裝的小國統一在一起,然后制定一致的度量衡,統一的道路標準和貨幣以及軍隊制度文官體系。
但是扶蘇明白,在漢朝的時候儒家建立起來之后,整個帝國和華夏才走向了正軌。
從那個時候起,建立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理念。
扶蘇的理念是十分先進的,他知道自己如果把現在這個帝國傳給那幾位皇子的話,未來等待這個帝國的命運一定是分崩離析。
不一定被哪個反叛者推翻,然后建立新的朝代。
那么從此之后便會日復一日的繼續重復華夏的老路,直到最后被外國人打醒。
扶蘇想要把這個魔咒打破,他就要建立最先進的政治制度。
他決定自己出一本書,這本書要以儒家為基礎,而以墨家為發展理念。
結合諸子百家先驅的先進思想。
在未來確保大秦帝國能夠順利的過渡,成為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
在此之前,扶蘇制定硬計劃和軟計劃兩個并行計劃。
首先就是他準備利用武力統一整個世界。
在這個朝代屬于局限性,沒有人知道地球是圓的。
更沒有人知道這個世界還有其他的大陸。
但是扶蘇知道。
扶蘇未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統一鷗亞大陸。
現在自己站的這塊大陸,再向西一直到盡頭,那是有上千公里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