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溫元良幾個連村子都不去了,成天守在院子里,好在老天給力,連著幾天都是大晴天,村子的秋收還未結束,溫家的糧食已經裝袋收進堂屋了,只等著交了賦稅,剩下的就能搬進張氏的屋子。
忙完秋收,陳寧雅仿佛卸了一樁心事,總算可以靜下心來好好琢磨海田的事情,因著溫有山忙碌,她只好獨自下山找李氏。
李氏看到陳寧雅提著籃子一個人過來眼睛都直了,那一瞬間她還狐疑的看了看天,心想難不成太陽從西邊出來了,這位姑奶奶竟然會獨自上門?
不管心里怎么翻江倒海,李氏面上卻絲毫不顯,給陳寧雅倒了一碗溫水,熱情地問道:“有山媳婦,這是家里的活都忙完了?”
陳寧雅含笑點頭,露出一抹得體的淺笑,將籃子遞給李氏,“嬸子,這是有山剛打回來的兩只野兔,還新鮮著。”
“這......這是干啥呀,上門就上門,還拿這么貴重的東西做什么,外道了不是!”李氏板著臉,有些不高興。
陳寧雅趕忙說道:“嬸子誤會了,我是有事相求。”
“啥事說一聲就行了,東西拿回去?!崩钍瞎麛嗟匕鸦@子塞到陳寧雅懷里。
陳寧雅哭笑不得,“嬸子,您先聽我說,是這樣的,我想請你們幫我做幾個大竹簍,要密實一些的,大一些,還要保證結實,我需要的量比較多,又比較急,只能找你們幫忙了,正好家里沒現錢,我就先拿兩只兔子給你們,缺多少您再說。”
“要那么多竹簍做什么?”李氏眼中滿是不解,不過她也沒指望陳寧雅回答,畢竟她不是溫家什么人,也不好刨根問底,就是順嘴那么一說,爾后又道:“具體要幾個?”
陳寧雅比劃了一下,“二三十個,越多越好?!?
“嘶!”李氏倒吸一口冷氣,最終啥也沒問,盤算了一下才道:“這樣,我估摸著你這兩只野兔也能賣個一百多文,村子里做一個竹筐是三文錢,我先給你做四十個,成不?”
陳寧雅趕忙點頭,連連道謝,事情辦妥了才離開孫家。
陳寧雅一走,躲在灶屋的小李氏才冒出來,小聲問道:“娘,這鄧氏做什么要這么多竹簍,她家有地方放嗎?”
李氏白了她一眼,“你管那么多做什么?人家也沒干什么見不得人的事情,再說了,連工錢都給了,你趕緊砍竹子干活去。”
李氏指著兩只野兔,示意小李氏一起拿進去,趁著肉還新鮮,送去鎮上能賣個好價錢。
傍晚,溫有山回到家里,陳寧雅把飯菜端上來,同他問道:“你明兒有沒有空,給我做個獨木泥橇。”
溫有山一聽,默默放下碗筷,滿腦子問號,“娘子,獨木泥橇是啥東西?”
陳寧雅一時半會兒也解釋不清,干脆拿著孩子們練字用的沙盤給他講解,“《史記·夏本紀》在記述大禹治水時,曾有這樣的記載:‘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獨木泥橇就是在泥地里使用的。
之前你不是說那海邊根本無法行走,一竿子下去都看不到頭,若是我們直接踩進去只怕寸步難行,最好的辦法就是用獨木泥橇,有了這個東西,我們可以在灘涂上自由前行,還可以抓海貨。”
隨著陳寧雅的講解,一家人聽得一愣一愣的,直到陳寧雅說完,溫有山還有些回不過神來,倒是溫元良人小比較容易接受新鮮的事物,當下就興奮地拉著溫有山說道:“爹,娘說的這個東西好神奇,看起來跟小船似的,又不像小船,咱們試看看唄,萬一成了豈不是能抓海里的魚了。”
溫有山干笑了兩聲,對這個獨木泥橇保持懷疑的態度,不過因為是陳寧雅的吩咐,他還是認真給辦了,正好之前盤算著要給黃家妹子多打一套桌椅,木料已經找了一些,要做這個獨木泥橇就有現成的材料。
當晚,溫家院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