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中解脫出來,素日里除了繡花,還能挪出許多時間作畫。
溫元靜就更加不用說了,不過她喜歡廚藝和念書,自從可以上灶后,倒是把灶上的活給包圓了,雖然人小還得踩著凳子,卻是樂此不疲。
陳寧雅忙著織布,隨她們折騰,到了六月初,縣城的鋪子開張了,葉氏兄弟也把第一批蓮子送過來,看那鮮嫩的樣兒就知道是剛剛從蓮蓬里取出來的,三個竹簍合起來約莫一百斤,陳寧雅干脆地給他們付了一千兩百文。
這個價錢倒是讓葉氏吃驚得很,擔心陳寧雅虧了本還特地跑過來一趟。
陳寧雅倒是篤定地表示不會虧,這些新鮮的蓮子送到縣城不過是留下一部分在鋪子里售賣,剩下的溫有山會送到翠娘和酒樓那邊,一斤絕對不少于十五文,他們鋪子里一斤定價十八文,客人買兩斤以上還會多給一些,等到了冬天,曬干的蓮子一斤定價六十文,肯定能賺錢。
葉氏見陳寧雅堅持,便不再多說什么,卻是時常送些東西過來,也不跟陳寧雅要錢,算是感謝。
溫家多了一間干貨鋪也就最開始的時候忙碌了一些,過了兩個月鋪子走上正軌,溫有山又恢復了三點一線的作息,不同的是家中的存銀變多了。
盛夏就剩下一個小尾巴,溫家的后院院子里掛滿了五顏六色的綢布,紅如血,黃似月,青若玉,黑同墨,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小丫頭紅紗守著那里,不敢出半分差錯。
前院的院子里曬滿了蓮子,大大小小簸箕排成排,這些蓮子曬干了準備天冷了開始售賣,除了蓮子還有蓮葉蓮藕以及一些野菊花忍冬花,那些是跟村里人收的。
現在浮山村的村民都知道溫家收這些東西,家中的大姑娘小丫頭全都往山上跑,趁著花開的季節使勁扒拉,也能掙個幾百文錢,大家的日子倒是好過了許多。
陳寧雅端坐在堂屋盤賬,白皙的臉上神色肅穆,其他人見了大氣都不敢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