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姜家村內非常的喜慶,姜家村的別墅群開始交付了,村民們通過抽簽,已經陸陸續續的搬進了他們的新家。
周圍的村莊也是看紅了眼,但是他們村里沒有“姜浩”這么一號人物啊!
田耀明也是同樣的高興,作為姜浩的合伙人,他們全家也是搬進了別墅群里生活,他也是別村的人搬入姜家村的第一人。
這讓田家村的人看了那是更加的眼紅了。
姜浩自然不會去管這些事情,這些分房安置的事情,自然有姜家村村委操辦的,就連龍河鎮上都管不著。
……
最近,姜浩天天混在姜家村的工地上,整個姜家村旅游景區的建筑已經全部結頂了,這個景區已經初具規模了。
接下來,整個景區內,就是河道兩岸的綠化種植,和商業街的裝修工作。
商業街的招商工作早就開展起來了,很多商戶已經跟姜家村簽訂了合作協議,就等這個商業街開街營業了。
姜家村旅游公司也是非常的忙,游船掌舵人的招募和培訓,也是井然有條開展起來了。
民俗文化街、小吃街和影視街也已經進入了裝修的階段。
民俗文化街的整個規劃,在本色空間的指導下,陸陸續續的進行招商,整條街的風格是按照華夏古代的特色進行裝修的。
小吃街的招商工作也是非常的順利,張茵茵是第一個簽訂協議的商戶,她的會所也是第一家開始裝修的。
至于影視街,房棠敬通過略頭公司找到了專業的人士,讓他們結合當前影視業的行情,再對影視街進行定型,最后再決定打造成什么樣的風格。
各項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姜浩對這些事宜,他全部了如指掌,他花錢也是如同流水,但是他并不在乎!
此時,姜浩正站在民俗文化街內,一幢四合院吸引了他的眼球。
四合院的門框之上,已經寫著這座院子的名字:姜家村四絕。
這讓姜浩見了,倒是感到有些意外,他是知道姜家村四絕的。
這姜家村四絕包括他家的手工彈棉絮、姜大慶的竹編、還有失傳的手工紡紗和傳統技藝的人工榨油技術。
姜浩走進了這個四合院,這個四合院就一進一出,正間的堂屋內,是手工彈棉絮和竹編技藝的展示廳。
四合院的兩個側房,一邊是手工紡紗的展示廳,另一邊是手工榨油的展示廳。
手工彈棉絮和竹編展示廳,姜浩也沒有什么好看的,但是對于手工紡紗和手工榨油展示廳,他還是有些擔心的。
民俗文化街開街,要是這兩個展示廳,沒有傳承人出來展示手藝,只是展示其中的設備,姜浩覺得沒有這個必要。
姜浩的初衷,能進入這個民宿文化街傳承的,那是必須要有傳承人的,不能為了迎合姜家村,從而了違背他的初心。
“嘭嘭嘭!”手工榨油的展示廳內,傳來很大的動靜,姜浩朝著展示廳而去。
幾個光著膀子的男人正在干著活呢!姜浩默默的看著他們。
隨后姜浩圍著油坊走了一圈,這墻上有油坊的介紹,他仔細的看了起來。
油坊內有一個很大手工炒鍋和相同直徑的石磨,有一些大大的蒸籠,還有十分笨重的石墜子,長長的油梁組成了老式的榨油機。
其中一個工人炒好菜籽,然后將這些菜籽包成“坨子”,再放到蒸鍋上蒸。方形的蒸鍋,有一人深,能盛二十多桶水。
蒸過的“坨子”變成了油胚子,油胚子要用“油梁”壓三次,那些石墜子一次又一次的拍打著,第一次把胚子從石磨上拉下來,蒸熟后壓出來的是頭油。
把榨完頭油的餅子錘碎,放在蒸鍋里,再按照前面的步驟壓出來的是二油;然后再錘碎,再蒸,再壓,才是三油,三油一般都是第二天才出